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1/3)
长城主要是用来防御的,而不是用来观赏的,所以,在有防御需求的时候,统治者就会非常热衷于修筑长城,而在没有防御需求的时候,统治者就不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修筑长城了,这个道理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了。
在大唐帝国建立的初期,因为领土还比较小,周围又有大量的敌对势力,尤其是来自北方的刘武周,这个刘武周依仗突厥的支持,一举攻陷了大唐的发祥之地晋阳,攻陷了河东大部分地方,形成了威逼关中之势,大唐立即采取强硬手段,一方面自然是派遣秦王李世民率领精锐兵马抵御刘武周,另一方面就是迅速构筑防御设施,也就是筑起一道长城,用以抵御刘武周的威胁,甚至,还能挡住随时可能南下的突厥骑兵,保护新生大唐政权的安全。
这条从平城开始,一直延续到鲁口的长城,就是大唐帝国修建的唯一一座长城,在这之后,由于大唐帝国的版图一直在扩大之中,最终在击败强敌突厥之后,将领土扩张到了北方很远的地方,境内所有的长城都成了内部的防御建筑了,也就失去了军事上的防御作用,于是,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在这种情况下,大唐王朝便没有继续修筑长城,甚至,对原有长城的维护也取消了,部分靠近长城的城池,为了修筑城墙,甚至,会将长城上的石头拆掉,并使用这些石头来修筑城池和城内的建筑。
大唐时代是有长城却用不上,而到了大宋朝的时候,则根本就没有长城,北宋还能有一点长城可以依仗,而到了南宋的时候,领土都跑到淮河沿线了,距离长城很远,不存在修长城的问题了,用淮河这种天然的河流进行防御,效果似乎也挺不错的。
虽然大宋没有长城需要修筑,但占领中原的辽国和金国却是继续修筑长城,也是花费了不少精力的,甚至马背上的民族蒙古,在建立大元朝之后,也搞起了修长城的事业。
而到了明朝的时候,因为需要防御蒙古骑兵的南下,于是,大明朝廷再次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筑长城计划,后世留存的好多高大雄伟的长城,都是大明朝的时候修筑的,这一时期修筑的长城更好更长,甚至可以这么说,明长城是所有朝代之中,修筑城墙最多的一个朝代。
毕竟,秦朝的时间很短,只有几十年的时间,所能修筑的长城的长度肯定比不上大明朝所修筑的长城多,因为大明王朝所存在的二百多年时间内,一直都在不停的修筑长城,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这也与大明王朝所面临的威胁有关,在赶走蒙古势力之后,不甘心的蒙古贵族瓦剌和鞑靼,经常率部南下骚扰,对大明朝的边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另外,东北一带新崛起的女真族,也变得越来越强盛,这几股势力都比较强大,且都拥有强大的骑兵,为了对付他们,大明王朝不得不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在边境上不停的修筑长城,用长城来抵御北方的这些游牧民族的威胁。
到了清王朝的时候,由于国土再一次大增,北方边界一直延伸到无人居住区,且北方已经不存在能够威胁清王朝的敌人,所以,长城自然也就再次被忽视了,至少,继承的明长城就已经够用了,没有必要继续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去修筑新的长城。而到了清末时代,大清朝的主要敌人都来自海上,在陆地上修筑城墙就显得更加没有意义了,而且,随着火器的威力越来越大,用石头和黄土堆砌的城墙已经没有太大的实质作用了,强大的火炮很容易就能够把厚重的石头城墙给轰开一个大口子,如此,继续花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修筑城墙,就显得毫无意义了。
根据后世历史文献记载,修建长城超过万里的,也就秦朝,汉朝,还有明朝,秦国修建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汉朝修筑西起河西走廊,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而明朝则修筑了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畔的万里长城。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