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震惊万分(2/3)
再也没有人能够阻止。
面对这一场旷世之战,双方都非常谨慎,在对峙了整整一个月后,国力更弱一些的虞国一方主动发起了进攻。
战斗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的状态,虞国这边军队数量虽然处于劣势但装备却更先进。
与此相反,数量占据优势的鬼方人,却在装备上落了下风。但整体来说双方还是可以算是势均力敌。
战斗从爆发的那一刻起就进入了白热化的状态,双方都想发挥出自己的强项,一举击溃对手。第一天的战斗一直到黑夜降临,才结束。
与地表世界不同,因为地下世界没有月亮,所以地下世界的夜晚是漆黑一片的,根本无法作战。
士兵们休息了一晚之后,第二天天一亮,双方再次陷入了苦战之中。
这一场战役一共持续了整整两个月才落下帷幕,最终获得胜利的自然是由有陆远支持的虞国军队。
获得胜利后的嬴武并没有失言,他在胜利后的第二天就把承诺给陆远的东西,带到了陆远面前。
“这是什么?”陆远好奇的问道。
嬴武带过来的是一个环形的玉器,玉器上面刻着有九个鼎的图案。
“你说这个是九鼎?”陆远震惊的望着嬴武。
作为一名诸夏人,陆远对于九鼎自然不会陌生,关于九鼎的各种故事,陆远也是耳熟能详。
九鼎是中国的代名词,以及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
根据诸夏的史料记载,战国时,秦、楚皆有兴师到周王城洛邑求鼎之事。周显王时,九鼎没于泗水彭城下。
后来的历代帝王同样非常看重九鼎的象征与意义,也曾经屡次重铸九鼎,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武则天、宋徽宗了。
至于九鼎的来历,相传,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象征九州。
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
《史记·封禅书》:“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亨鬺上帝鬼神。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
商代时,对表示王室贵族身份的鼎,也曾有过严格的规定,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诸侯用七鼎,而天子才能用九鼎,祭祀天地祖先时行九鼎大礼。
因此,‘鼎’很自然地成为国家拥有政权的象征,进而成为国家传国宝器。《墨子·耕注》: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夏后、殷、周之相受也。
《史记》记载商汤逐走夏桀后,将九鼎迁至其都。盘庚定都于“殷”后,也将九鼎迁移到了此地。
周武王灭商后,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统地位,曾经公开展示过九鼎。周成王即位后,周公旦营造洛邑,将九鼎也迁至洛一邑,并请成王亲自主持祭礼,将九鼎安放在明堂之中。
《史记》纪载:“成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
东周开始后,周朝王室衰落,各诸侯开始觊觎王权。周定王时,楚庄王首次于洛邑“问鼎之轻重”,被周大夫王孙满驳回。因为这件事诸夏还有了一个非常有名的成语,那就是“问鼎中原”!
秦惠王时,张仪制定策略,希望能夺得九鼎以号令诸侯,楚国、齐国亦希望争夺宝鼎。
周赧王周旋于两国以及魏国、韩国之间,令其相互制约,这才得保九鼎不失。
秦武王四年(前307年),秦国攻占韩国重镇宜阳。秦武王大喜,引任鄙、孟贲一班勇士到宜阳巡视,然后直入洛阳,以窥周室。
周赧王遣使郊迎,周赧王遣使郊迎直接入太庙明堂中欲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