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1.小小的聚会(3/4)
二战爆发之后,1940年德国入侵丹麦。在占领的丹麦实施管制,禁止进口玩具,同时也禁止在玩具中使用金属和橡胶等战争资源。这对于乐高来说是个飞来的机会——乐高生产的玩具和积木,都是木质的。但是好景不长,1942年一次意外的火灾烧毁了乐高的玩具工厂,连带毁掉的还包括所有的玩具存货和玩具设计图纸。在家人和雇员的帮助下,木匠终于顽强挺过了这次灾难性打击,1944年奥勒再次开办了一家新的玩具工厂。
这位木匠奥勒除了顽强之外,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胆大。他生产了十几年木质玩具之后,通过经验总结,认为木质积木很难在规格上完全一致,而当时新出现的塑料材质就能很好地做到整批产品“一模一样”,并且比木头更不容易变形。1947年,木匠奥勒采购了一台塑料注射成型机,这一台机器的价格贵的离谱,相当于前一年乐高利润的12倍,风险极高,但是木匠还是买了,他认准了塑料的潜力。
木匠的这个决策,让乐高在接下来的十年里一直忙于塑料玩具技术的艰苦攻关。因为那个时候的塑料乐高积木,虽然已经采取了镶嵌塑料块的技术,但是仍旧粘合度很低,孩子们组装起来的房子都是歪的,一碰就塌。零售商们把乐高积木的订货都给退回来了。这个问题一直到1958年才得到完善的解决,那就是通过设计乐高积木的颗粒凸起,插入另一件积木的稍微小一点的孔洞中,通过abs材料的摩擦力来让积木结实地结合在一起,这一年,木匠奥勒去世了。那个当年试图偷工减料,如今却注册了乐高颗粒技术专利的哥特弗雷德成了乐高玩具的掌舵人。
这个积木结合的专利,它不仅让孩子们拼接的各种形态的东西不再倒塌,而且让乐高成为了积木玩具市场的真正霸主,它的玩具能够坚固地结合,而且乐高做到了新生产的积木零件可以兼容过去的积木零件,从此乐高不再是单一的成型玩具,它生产的只是零部件,这样一来,系统化的事情是玩家的责任,玩家可以通过从几十块到几千块上万块乐高积木的累加构建,真实模拟出世间万物,比如灌木、街道甚至城市。
乐高的成功,不仅仅源于积木的机构,还源于他们的创新意识,以及紧跟潮流的的思想。
1970年代,乐高把视角转向当时热火朝天的宇宙飞行事业,乐高的航天积木开发带给了乐高积木更进一步关照现实的能力,现在乐高玩家可以造航天飞机了。同步推动的还有来自于中世纪城堡的灵感,在未来宇宙和古代城堡两大种类的助推之下,乐高积木赢得了更多的玩家。乐高的仿真仍在继续。后来还有人用330万块乐高积木搭建出了1:1大小的二层小楼,里面客厅、卧室甚至厕所都是可以正常使用的。发展到繁荣期的乐高玩具,曾经一度占领积木玩具建筑类80的市场份额。
但是到了1990年代,乐高公司在鼎盛中迎来了巨大的挑战。
首先是1958年申请的专利到期了。从此以后,这种用颗粒和孔洞来链接的积木构型成为所有玩具厂家都可以使用的东西,而且,他们的价格可以比乐高做的更便宜。事实证明,便宜是这类积木市场的大杀器之一。对此,乐高并非束手待毙,他们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传媒制品中。从1990年代直到21世纪初期,他们接连制造《星球大战》《哈利波特》等流行文化产品,推出了专属的仿真积木。
到了21世纪初,更大的威胁出现了。这就是电脑基础上的电子游戏,给了玩家的更加无限的可能性与仿真度,再加之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强有力挑战,到2003年底,乐高的销售额比前一年下降了30。到了这个份上,人们已经开始认真讨论乐高玩具是不是会破产的问题了。在这种情况下,乐高开始收缩战线,他们撤掉了很多花哨产品,把主要精力重新集中在自己的拳头产品上,比如乐高城市积木系列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