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5.运通&黑卡(2/4)
而放弃。运通也考虑过从头建立自己的卡,但因担心当时的主要收入来源——旅行支票受影响而犹豫了好几年。等到了1958年10月,运通听说大莱正在酝酿发展旅行支票,这才终于坐不住了,决定自己进入付账卡行业。
运通为它的付账卡设计出具有特征色调的形象。由于运通具有旅行支票业务的商家网络与客户群基础,运通卡刚开始运行,就有了17500个商家和25万持卡人,这是运通卡最初的由来。运通卡的市场目标是收入较高的阶层,特别是经常旅行的商务人员或其他人。但运通的商家折扣收费略低于大莱卡。为了与大莱卡区分,显示运通卡是更“时髦和高级的”卡,运通有意从开始就为运通卡定下了瞄准高端客户的基调——其年费为6美元,比大莱卡的5美元高20。
运通卡一开始也是用硬纸卡片制作。第二年,运通推出第一张塑料制作的卡。塑料卡上的卡号、持卡人姓名等主要信息,都制成凸纹,可以在刷卡机上把这些信息通过复印纸印到收卡单上。这一创新,不仅明显降低了伪冒风险,而且收款员也不必再用手抄写信用卡信息,大大简化了刷卡程序。
最初,由于没有发卡和运作经验,一些客户到期不付款,运通没有盈利。到1961年,运通几乎想将运通卡生意卖给大莱俱乐部,或与其合并,但考虑可能通不过司法部的检验而停了下来。就在这关键的时刻,运通雇到了后来被称为“付款卡之父”的乔治·瓦特来管理运通卡的运作。瓦特将年费增加到10美元,并对不按期付款的客户施加压力,严格管理。局势很快向好的方向发展。
1962年底,接收运通卡的商家增加到82000个,持卡人也翻了近4倍,达到90万人。运通的付账卡首次盈利。到1969年,运通卡持卡人发展到300万,近70亿美元的交易量使运通的付账卡业务获利5000万美元。运通卡在这一年采用新设计,把卡的主调变成美元一样的绿色,从此,也被称为绿卡。
绿卡的业务算是运通最夺目的单一产品。
到了1977年,运通已具有一定规模——在米国有了630万的持卡人,200亿美元的交易量。绿卡的持卡人为大莱卡的5倍以上,并多为经济方面的精英。近50的年收入在55000美元以上的美国家庭,都持有运通的绿卡。绿卡广泛地被与旅游业有关的商家接收,如高档餐馆和高级商店,绿卡成为在旅游娱乐消费方面占统治地位的优越的付账卡。
有趣的是,运通的“出门不能没有它”和“你知道我吗?”的经典电视广告,强调了绿卡在世界范围内被热捧以及绿卡持卡人的优越性——他们总在某一方面很出名。持有运通的绿卡,几乎成为了一种优越身份的象征。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的早期,可称作是绿卡的黄金时代。1980年代初,运通的商家折扣几乎比visa及astercard的高出50。持卡人的年费,也升到了标准绿卡60美元,金卡85美元的水平。
由于运通相信消费者及商家会愿意继续为“优越的”运通卡多付额外费用,1980年代中期,运通又推出“运通会员有优越性”的广告,以强调运通卡的优越性质。但在“价值”观念引入消费者的时代,当发现卡开始推出消费百分比现金回扣奖励办法的时候,运通的广告带给客户更多的是迷茫。
因此,到了1980年代末,形势的发展变化使得运通那曾30年持续有效的战略逐渐失灵了。
首先,90的运通卡持卡人同时也持有银行发的visa或astercard的普适信用卡。渐渐地,接收信用卡的商家已多于接收运通的付账卡,因为运通卡的持卡人可以不用付账卡,而且信用卡似乎还更好用。另外,信用卡的即时信贷和循环信贷也是付账卡所不具有的。再有,普适银行卡的两大协会,由于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