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这可是超级课题呢(2/4)
中韩建交。三国经济文化往来日益密切,对东亚地区的和平与世界经济的繁荣都有很大贡献。
这种影响,在文化领域尤其明显,就好比说扶桑的漫画界,大拿无数,经典层出不穷,但仔细解读的话,这些经典作品里,似有似无的,其实都存在着华夏文化的影子。
南鲜人在日常生活里的各种行为举止,也都充斥着华夏的影子,所以说,卡梅隆让杨明珏研究两国电影,绝对是没有错的,因为三者,本就是一体的。只不过华夏是本体,扶桑和南鲜是分出去的枝杈。
现在也该聊聊南鲜的电影了。
伴随韩剧和整容,韩流“入侵”华夏已经好多年了。几年后,“撞脸小沈阳”的都教授几乎在我们的电视、网络、公车站盘踞了一整年。而几年前,一部《我的野蛮女友》让我国普通观众第一次见识到了南鲜电影的超高人气。
从数据到口碑,似乎一切都在提醒我们这个只有4980万人口的国家,他们近年来在电影及其产业上的发展如此令人瞩目,他们赢得来自本土观众的好评和票房,他们在开放的电影市场里依然能够自信地匹敌好莱坞大片,他们还尝试撬开其他国家和地区更多消费者的钱袋和金口。然而,每一部“千万观影人次”的影片都不是轻易完成的,它背后是南鲜的百年电影史。同样是百余年影史,同样正飞速发展,也许简单审视一番南鲜电影发展历程,我们也能受到些许启发,进而更准确地看清楚中国电影的发展方向。
南鲜电影,始于1903年。
1903年,从法国进口的纪录片《电影放映机》在南鲜放映,电影正式进入南鲜。1910年,朝鲜被扶桑占领,电影、报纸等开始被严格控制,这导致南鲜和朝鲜电影的诞生要相对晚于其他国家。1919年10月27日,金陶山和民族资本家朴胜弼合拍的《义理的复仇》上映。这是第一部由南鲜人自己独立拍摄的影片,标志着南鲜本土电影正式诞生。1926年,25岁的罗云奎执导的《阿里郎》上映。这部洋溢着南鲜民族特色的里程碑式作品,开启了南鲜的默片时代。在该片的带动下,从1926年到1930年,南鲜拍摄了许多隐晦表达抗日情绪的默片电影,这段时期被称为南鲜电影的“第一次黄金时期”。
1930年起,扶桑人对南鲜影片再度加大审查力度,南鲜电影创作量从每年10多部锐减到2或3部,市场则由扶桑和欧美电影占领。1935年,南鲜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片《春香传》上映,然而很快便进入了漫长的朝鲜抗日战争和朝鲜战争,由于战火影响,南鲜电影便一直处于停顿状态。
总的来说,诞生在战争年代的南鲜电影,产业发展极其缓慢,未曾形成完整的产业结构。作为殖民地,南鲜本土电影在内容创作上被严格地控制和限制;其他外国影片也要经过审查筛选才能进入,多数被用来作为殖民者意识形态宣传和思想改造的工具。
直到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终于正式结束,南鲜局势趋向稳定,政府开始制订政策刺激电影产业。1954年,李承晚政府颁发“国产电影入场税免税措施”,对影院放映国产电影免收营业税,这是南鲜最早的电影振兴政策。1959年,政府又颁发“国产电影制作奖励补偿措施”,对在电影节上获奖以及观众反响很好的优秀国产电影的制作公司奖励一定数量的外国电影进口权。
一方面是战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另一方面是政府相关政策刺激,由此55到59年间,南鲜电影产量迅速增加。由此可见,政策对电影产业的影响有多大。
然而从1960年起,南鲜政府对进口电影就开始直接施行管制,不需要再对国产电影免税激励,因此“国产电影入场税免税措施”被取消。1961年,朴正熙发动“5·16”政变,上台后以铁腕统治来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