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自立自强(1/4)
(抱歉,明天再改啊)
此时的独龙镇,也在吴用的管理之下,变得井井有条,秩序井然。
近期,吴用除了去周边村庄宣传“武装抗税令”之外,便是鼓励独龙镇治下的三庄村民大力养猪。为此,还免费给愿意养猪的村民小猪崽。
这也是晁冲的授意。梁山需要大量的肉食来为士兵补充体力,所以这些村民养的猪,绝对不会愁卖不出去。
梁山也有足够的钱财来支付猪价。
猪是杂食性动物,除了少量的粮食,大量的青草和秸秆也能养活它。
而且作为农业古国,先民很早就掌握了成熟的粪肥技术。至少在战国末期,人们发现猪粪尿和人粪尿等在猪圈中充分混合发酵后形成的肥料是最好的农家肥。于是,秦汉时期出现了带猪圈的厕所——“溷”。即建造时把厕所架高,有梯子坡道供人上下,让粪便由此落入其下的猪圈,供猪食用。
宋代的农家也喜欢将厕所与猪圈连在一起,如厕、沤肥、养猪,三位一体。
说起猪肉,就让晁冲想起天朝时代网上流传的一条流言:古人是不吃猪肉的。因为猪肮脏,而且没劁过的猪,肉的味道太骚,不好吃。
这条流言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流传出来的。之所以说他是流言,就是因为它错的厉害。
猪是古人驯化较早的一个物种,古人驯化猪是为了看家护院?还是兴趣爱好呢?
当然是为了吃啦。
有人说猪太肮脏,所以不爱吃。苏东坡先生在任黄州通判时,有首《猪肉颂》: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认为猪肉味酸,性平,有小毒,久食让人使血脉闭固,筋骨衰弱,肌肉虚软。让我们以现代的医学常识来分析就是,猪肉脂肪多,吃多了血液粘稠,容易得血管病;而且吃肉的人大都富贵,缺乏锻炼,时间久了自然身体虚弱。
很多人把苏东坡和李时珍的话当成了古人不吃猪肉的证据,实在是荒谬。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意思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富贵人家有钱可以买更好吃的肉,所以不太爱吃猪肉。就像是天朝时代有钱人宁愿花数万元吃鲍鱼海参,却不爱吃泥鳅一样。你敢说泥鳅没人吃么?
因为猪一般养在猪圈里,吃人的粪便,所以从这一点来说,猪比较脏,对于那么自诩清高的文人士大夫们来说,自然是不愿吃了。可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却丝毫没有压力。
“贫者不解煮”不是穷人不会做猪肉吃,而是因为调料贵重,穷人做不出那么好的味道来,做不出那么多的花样来。
单就一个“东坡肉”,现称“红烧肉”,需要的调料、红糖就不是一个穷人家能拿得出来的。
所以说,宋人不是不吃猪肉,只是上不了大台面,没有那么多花样而已。
被鲁大师打死的郑屠是卖猪肉的,石秀在杨雄老丈人家也杀过一段时间猪,猪肉若没人吃,谁来买呢?
还有人说,没劁过的猪,肉的味道太骚,不好吃。这更是荒谬了。野猪肉比普通的猪肉贵很多,味道也更好,野猪难道也被劁过?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面已经说的很清楚了,生猪肉本就是“味酸”的,这一点,从古至今都是一样的,不信的话可以尝一尝生猪肉。
之所以现代比以前好吃,那是因为现代调料更加丰富,做法更加多样,所以味道也更加美味。
而劁猪这门手艺,是从东汉时期就开始流传的,目的是为了让猪少点发情,更多点心思长胖,与味道没有必然的联系。公猪与母猪都需要劁,在这方面,倒是男女平等。
理论上说,不劁的猪,吃很多食物,并没有转化为膘,而是为繁殖积攒精力和活力,大量耗费卡路里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