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御史台密信(1/2)
“太子私开武威仓之事,魏王怎么看?”
李泰原本还在殿中看着热闹,没想到李世民竟会突然点了他的名,一时间也还觉得有些惊讶,但惊讶过后更多的却是为难和纠结。
若依李泰自己的意思,他巴不得当面参劾李恪,要李恪落到人人喊打的境地,被废去太子之位,如此他才可趁虚而入,入主东宫。
但当着李世民和百官的面弹劾李恪似乎又显得不妥,李恪不是旁人,是李泰的兄长,若是李泰也在弹劾李恪,未免显得自己有些薄凉,况且李世民一直盼着诸子可以兄弟和睦,李泰若是这么做了,岂不是叫李世民失望吗?
可若是不弹劾李恪,转而帮李恪说话又非李泰所愿,若是李泰帮着李恪说话,而李世民本又无意因此惩处李恪,再直接采纳李泰所言,过了此事,那李泰可就错失良机了。
既不能说了李恪的坏话,又不能帮着李恪,李泰思虑了片刻,选了一个折中的法子,对李世民回道“太子所为确是不妥,有违法度,但太子毕竟是儿臣的兄长,儿臣实在不愿谈论兄长,还望父皇勿怪。”
李泰的话听着是折中之言,也取了巧,但只要仔细一想,这与否定李恪又有何异,他开口便就说了李恪所为有背法度,甚是不妥,只是因为他们是手足兄弟的缘故才不能在背后多言。
李泰所言既指出了李恪之过,又回避了李世民的问题,显得自己友爱兄弟,这已是李泰短时间内能想到的最好的法子,但李泰的话落到了李世民的耳中,那可就又是另外一番味道了。
李世民看着李泰言辞凿凿的模样,心中不禁多了一丝怒意,在李世民看来,李泰所言与诋毁李恪无异,身为手足兄弟,李泰如此外宽内忌,装模作样实在是有些不该了,这也是李世民第一次从心里觉得对李泰有些失望。
李世民摆了摆手,对李泰所言不置可否,便让李泰退下了。
李泰虽然退下了,但李泰的话却给了旁人极大的底气,毕竟李泰都开口表态了,他们又还有什么好去犹豫的。
就在李泰回列后,高元嘉当即道“陛下,隋末昔年,李密得黎阳仓,开仓恣民就食,浃旬间,得胜兵二十余万,虎踞一方。如今太子私开武威仓,取武威仓粮于百姓,其心如何姑且不论,但其果必定是于朝堂安稳不利。”
隋末之乱,群雄四起,百姓流离失所,更是食不果腹,有李密崛起山东,取黎阳仓散粮聚兵二十万,称雄一时,一度被看做最有可能结束乱世,坐有天下的人。
如果不是当年李密北有窦建德,西有王世充,南有宇文化及,李密被死死地牵制在了山东,可能最后据有长安,取隋而代的真的就是李密了。
李密开黎阳仓,李恪开武威仓,高元嘉拿李密来比作李恪,虽有共通之处,但已经算是和李恪彻底撕破了脸,而这也是因为李泰发声的缘故,若是没有李泰站队,高元嘉未必有这个胆子。
李世民听着高元嘉的话,脸色铁青,难看地厉害,而那些与李恪交好的臣子也待不住了。
特进、金紫光禄大夫萧瑀闻言,当即出列,呵斥道“简直胡言乱语,如今明主在朝,天下大治,非是隋末乱世。我大唐非是前隋,太子非是李密,陛下更非是炀帝,你如此做比,是何居心。”
萧瑀乃是朝中老臣,开国元宿,更兼德高望重,朝中上下萧瑀说话还是颇有份量的。众人又都知萧瑀性子急躁,寻常不敢开罪于他,但眼下正是针锋相对的时候,纵然明知萧瑀不好惹,关陇门阀的人也不会退缩。
萧瑀之言才落,出自陇西李氏姑臧房,十八学士之一,同样德高望重的银青光禄大夫李玄道便要出列再和萧瑀相争。
李玄道道“萧相所言差矣,高元嘉所言只是为显武威仓之重,不可擅动,并无将太子与李密相较的意思,更无以大唐和隋末相较的意思。太子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