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汉之熵 > 0104:谶纬

0104:谶纬(2/2)

目录

的利用价值,所以,王迪,并不介意的拿来炒作一下。

于是,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官场之上,《荀子》,或者准确点说,《荀子·赋篇》开始走俏起来,葛系和刘篡等人总是揪着其中的“皓天不复,忧无疆也。千岁必反,古之常也”反复推敲,当这句话流传到底层之后,很多“百姓”和“人民”开始衍生出一种全新的“正确解读”象征光明的人不能恢复他的地位,则我大吴国一定要深深忧虑以后国土沦丧(无疆)于他人之手,这个时候一定有一个孙姓宗室(千岁)勇敢的站出来,扭转这个局面,从古至今都是这个道理啊,但是这个人他究竟在哪里呢?!

紧接着,又有一句话火了皓皓乎不可尚已。万幸,这句话的含义并没有被肆意篡改,可是,此话出自于《孟子·滕文公》,滕文公历史上有两位,一个是春秋时代的,一个是战国时代的,战国那位两次拜见孟子,根据孟子意见,推行仁政,实行礼制,兴办学校,改革赋税制度等。不久,名声大震,人丁兴旺,国富、民强、贤君,善国之名远扬,其人也被称为“贤君”,春秋那位和晋国关系融洽,力保国家抵抗住了周边大国入侵,也是一个德高望重的明君。

总之,滕文公很牛,吴国需要的是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滕文公,巧了,眼下北面也有一个司马攸之“晋”,西面的蜀汉一灭,有了钟会邓艾拥戴的支撑魏国的司马炎,相比之下,明显是西面的敌人更加有威胁,吴国要怎么生存啊,就只能和北面之晋加强合作了,但是,这样一位“皓皓乎不可尚已”的明君究竟在哪里呢?显然,宝座上的那个孩子型号不匹配啊。

这个“皓”究竟在哪里呢?究竟何时才能拯救万众与水火之中呢?

于是,在无数“好心人”和“明智之士”的“启发”下,大家终于发现,眼下的宗室中不正是有一个孙皓吗?

正在无数人为之议论纷纷、愈演愈烈之时(很多百姓与此事是毫无干系的,但是茶余饭后多一个八卦谈资也无所谓,领导有没说莫谈国事,结果反而助长了此事的传播速度),在东苕溪附近(洪害严重,还是暴雨多发地)施工的民工挖出了一个一只眼的石人,上面只有一只眼是睁开的,却没有眼珠,另一只紧紧闭上,据挖出来的“百姓”亲眼所见,那闭上的眼睛还有泪痕出现。于是,有附近“恰好”经过的道士大呼小叫“灾难啊!”,后来,经“专家”解读,眼珠的珠可以解释为“朱”(旁边有“群众”立刻“明白”当今太后不就是姓朱?),在东苕溪这种只会下暴雨给人们带来灾害的地方被发现绝对是另有深意啊(又有“群众”明白过来单单下暴雨,哎?合起来莫不是一个??字?这不就是当今小天子的名讳吗?)

就在此事越传越凶的时候,附近的龙王山下,又被人挖出来一个石人,据说挖出来之前附近连降暴雨,但是,挖出来这个石人后,立刻晴空万里(至于为什么有人冒着大雨去挖石人,还特么一挖一个准就没有人在意了),这个石人还浑身洁白无瑕,好似被人打磨过一般(就特么被人打磨过),于是,又有“吃瓜群众”开始解读洁白无瑕,不就是一个“皓”吗?挖出来以后晴空万里,不正是说此乃吴国之救星吗?这两具石人难不成是正好应对了“皓天不复,忧无疆也。千岁必反,古之常也”和“皓皓乎不可尚已”这两句预言?

巧了不是?大家又都发现,这两具石人的发现地点居然都是在乌程附近,而乌程又有一位乌程侯孙皓!

于是,在上到葛系刘篡、下到王迪万彧,多方努力皓首穷经的解读之下,东吴官场、民间一致将目光放在了孙皓,这个只有二十三岁的高大、帅气的阳光男孩身上。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嫁春色 三国之弃子 嗣子荣华路 围棋传奇 重生直播系统 丹武帝尊 乃木坂之成长 影视世界游记 寻道之路,与君同行 灵界此间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