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7:国贼(2/3)
一样晾在一边就不错了),后来司马炎与司马攸撕逼,马隆,连个站队的资格都没有,只能当一个吃瓜群众。
直到隆武元年,蛮族入侵,不光西北之地,就连幽州、冀州和并州等地也有了规模不等的流寇型异族出现,沉寂多时的马隆,居然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孤身跑到了并州,接受当地政府的招募去抵抗入侵者,大大小小打了十几场之后,不光没死(当然,身边的战友已经换了好几茬了),还履历功勋,尤其是在雁门郡马邑城一带,一反消极防御的姿态,大胆出击,斩杀了数十个鲜卑人,名声一下打出来了,而后提拔为屯骑校尉,拿着比两千石的“工资”,领着七八百兄弟四处征战……直至成为讨虏护军,被司马攸“破格提拔”,领着10000多人去支援司马炎。
而马隆也是胆大包天(不然当初也干不出公然纪念令狐愚的事情来),接下这个费力不讨好的差事(打好了吧,那是在给司马炎出力,打不好吧,自己的小命就交代进去了),毫无怨言不说,一路上还一边打报告申请,一边就地征募人马,也不需要额外的财政补贴,直接在那帮异族身上喝血吃肉管你是哪个部落,只要不是汉族,打你就是了。
壮大了实力,抢了正规军的风头,还做到了自负盈亏。
总之,按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在王迪看来,即便这马隆不能彻底扼杀入侵的外族,将其驱逐出去,遏制住其上升势头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北方之糜烂,主要在于雍凉二州,马隆若能守住,则不足为惧。
这是位置比较靠前的卫瓘得出来的结论后给王迪的反馈。
这个状态一直持续到了隆武四年,王迪内心的戒备也渐渐放了下来。之前担心的是司马氏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因为异族的入侵而消失,只不过是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而已,如果匈奴和羌族他们表现的太弱怎么办?会不会有人不顾大局再度开撕呢?好在,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虽然不知道马隆究竟是何方神圣,但居然真的扛了下来,司马氏之间也能做到以大局为重。
所以,即便到了隆武五年,年老体衰的张翼和廖化相继病逝,王迪也觉得事态发展尚在可控范围之内。
只不过,这一年年末,方方面面的一些信息让王迪觉得有些不太对劲。
首先,雍凉之地的异族发现(才发现)对面的敌人有些不太好怼之后,有点偃旗息鼓的意思,然后,司马攸的防区,并州、冀州和幽州开始有大股敌军出没,劫掠人口,焚毁边地村落。
然后,司马攸认为敌军的攻击方向已经发生变化,以此为理由,要求将马隆调回来,同时,司马炎也要像之前的自己一样,投桃报李支援。
谁料,司马炎居然全都否决了,第一个,马隆很好用,这敌军并未彻底离开,不能放;第二个,拒绝的更是干净利索,没人没钱,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就是再度出现裂痕了,好在,司马炎还算是“有分寸”,没有直接打出中央的旗号压人—幸亏没有,司马攸之前可是一直坚称中央政府已经被叛贼乱党挟持的,真要说了这种话,团结抗外的和谐局面就彻底闹掰了。
不过即便没有闹掰,这几年难得维持的和谐氛围也淡薄了不少。
接下来,东吴大将,硕果仅存的活化石丁奉终于还是没熬过去,死了,边境线上为此还紧张了几天曹魏方面的石苞有点要趁火打劫的意思—孙皓手下没什么够级别的将军了。
消停了许久的梓潼一带再度发现了鲜卑人的踪迹,是不是当初的秃发部不得而知,但是和当地的氐族人参杂在一起闹事已经石锤了。
诸葛緒,甚至包括胡烈,不得不把注意力放在了这边,连带着,巴西郡方面,也开始提高警惕。
终于,隆武六年,突然之间,形势急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