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虚假的历史(2/2)
真社会中,当个人战斗力成为衡量人类价值的唯一标准,个体能力差距大到了数千倍甚至数万倍的时候,这种分化甚至超过了狗和人的差距,压迫、杀戮和奴役必将成为社会的主旋律。
更进一步讲,在一个个体极端分化的社会中,甚至连奴隶制都不能形成足够稳定的社会形态。
因为韭菜都是有自我灭绝倾向的!
就如同乔治奥威尔在那本鼎鼎大名的《动物庄园》里所说的那样“在生存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动物会自我选择减少生育或者绝育,这是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
地球上许多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生育率低下的问题。这背后最根本的原因,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口的数量在人口的质量面前越来越没有意义,因此当单纯的多生子女没办法提升家族整体社会地位的时候,每一个家庭的博弈最优解就变成了优生少生。
贫富差距分化、阶级固化缺乏流动性,则进一步加剧了这个问题。
当百分之八十的社会财富集中的百分之二十的人手中时,底层民众即使是只生育一个子女也难以保证其和上流社会子女公平竞争,这时大多数韭菜就会缺乏生育的勇气,干脆选择自我灭绝,表现出来的就是越来越低的社会总体生育率水平。
而要论起阶级固化和个体分化,奴隶制社会肯定是远超现代社会的。
理所当然的,无论是地球历史上的美洲奴隶、还是神圣帝国的贱民,都出现了生育率低下导致种群难以为继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神圣帝国的贵族老爷选择了人工育种的方法,通过将贱民当作牲畜进行养殖的方式维持贱民种群规模,像康涅莉娅之前担任的那种北风之国农奴小镇政务官,其主要绩效考核标准,就是农奴小镇的人口出生率。
而美洲奴隶主则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不同的策略。由于奴隶普遍生活条件恶劣,儿童的夭折率较高,美洲奴隶数量的增加主要依靠不断进口而非自身繁衍。在殖民时代早期,如果不考虑外部输入,美洲奴隶的人口总体增长率长期以来都是负数。
不过到了18世纪初期,随着种植园大规模发展,导致非洲奴隶供应出现问题后,奴隶低生育率问题再次被摆上了台面,强迫女奴成为生育机器也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在种植园时期,奴隶主拥有一个能够不停生育的女隶,其意义就相当于现代资本家拥有一辆跑车。在这种背景下,有些种美洲农业植园的建立,已经不全是为了种植农作物了。相反,农业利润率微乎其微就像今天一样,部分种植园的盈利能力,可以说是以出售多余奴隶为基础的。
美国国父、大奴隶主托马斯·杰斐逊在其著作《黑奴经济学》中就曾经赤裸裸地指出“每两年生一个孩子的女人比农场里最好的男人更加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