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谋划(1/2)
九月二十日,六县秋季的田赋终于全部收完。
据统计,七县(包含陈家庄县)共有耕地三十九万亩,收田赋十二万石,收佃租(公田)十一万石。
光是这些粮食就已经够军政府军、政系统可劲儿造一年还有剩余了。
因为军政府收的田赋不用向中央政府(宋廷)上缴,所以非常的宽裕。
除了上面的无本收入,刘煜还通过花钱购买,在广州七县和周边几个县采购了六十万石粮食,一下子将军政府的现金流花去了一小半。
算上之前签订的期货合约到期了一部分,军政府的存粮已经达到了一百三十万石。
非常恐怖的一个数字。
足够七县百姓在颗粒无收的情况下,吃一年。
这还是军政府的积蓄,不包括百姓家里自存的粮食,也不包括地主家里囤积的粮食。
军政府是通过造反建立的,大部分地主都不信任,暗地里很是抵触,所以他们的粮食基本都囤积了起来。
要不是《土地法》规定不允许私人大规模买卖粮食,估计那些地主连佃户和自耕农手里的粮食都会收走,军政府也不可能购买到六十万石粮食。
陈逊尤记得刘煜在向自己汇报的时候,那种欣慰的神态“终于不用再从南海往广州运粮了,每年一船一船的粮食运回来,我就感觉到心疼。”
是啊,无论运点啥都比运粮食赚钱。
可粮食是根本,手里有粮心中不慌,以前陈家庄粮食自产不能满足自用,哪敢不运粮。
还有手下那些军将在知道这个消息之后激动的说“地盘大了就是好。”、“宋廷的耕地超过一万万亩,得收多少粮食啊。”…
其实大陆上并不是所有的耕地都会有广东这边产量这么高,亩产可以超过三百斤。
在北方,旱地一季(或一年、或半年)亩产量超过一百斤都已经算可以了。
江南种子和收获的比例可以达到1:30,北方才1:15。
要不说历史上,王朝一般都是由北向南,或者由西向东统一。
因为北边和西边的百姓生活都太苦了,艰苦的生活锻造了他们坚韧的体魄和野蛮的精神。
南方安逸的生活造就的百姓性格,在战场上相遇之后,差距就出来了。
并不是说南方百姓性格差,后世的明朝就是由南向北统一的。只是说大概率上,北边人的体格要比南边人的健硕一些。
同样的道理,东南亚地区,往地上撒一把种子,来年就有足够的粮食吃,那里的民族更加的懒惰。
起码中华民族都是勤快的,优秀根植在灵魂深处。
粮食足够,军政府现在最缺的物资变成了铁矿。
位于增城县天堂山一脉的铁矿是广州唯一的产铁区,那里原本是宋廷官府在开矿,经过上百年的演变,现在那里的铁矿都成了私矿。
陈家庄这些年生产所需铁矿超过一半都是从那里采购的。
自从陈家军起事占领广州六县之后,铁矿需求量大增,增加的需求也基本全部从天堂山就近采购。
这小半年,天堂山的铁矿产量已经被刺激的增加了一倍。
照那些矿主来说,这种产量的提升已经很厉害了,可在陈逊来说,十块钱翻一倍也才二十块,不顶事照样不顶事。
不说机械,那些矿主对于旷工的利用都太原始了,完全没有发挥旷工的自主积极性。
据裴仁探查,天堂山铁矿上的旷工有超过一半都是“债务奴隶”。
也就是欠了地主、富商或矿主的钱,利滚利还不了,将自己抵在矿上做工还债。
对于那些矿主来说,这些债务奴隶就相当于免费的工人,根本不可能会给予他们脱离的机会。对那些债务奴隶旷工来说,还清债务之日遥遥无期,看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