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正确决择(1/3)
迷徒者走出山林时,满眼看到的是生的希望和苦难的解脱,但接下来必然还要面对如何找到回家的方向和归途,也必然还要克服不同于山间盲闯的困难与迷茫。出院的病人看到外界的阳光时,满心想得是摆脱病痛的快乐和重归生活的喜悦,但今后必然还要面对回到家中、回到工作岗位后如何适应那熟悉却又陌生的环境,有的可能还要继续与残存的病痛做持久的抗争,也必然要面对如何在身心变化之后重新在生活中找到新的方向和目标的困惑,如果病症尚未痊愈,还需要居家调养的话,那还要面对和克服久居室内自我封闭所带来的孤独与沉闷,以及不能劳动而拖累他人的愧疚。刚刚毕业的学生,回望母校时,心里总会荡漾着跳出“学海无崖苦作舟”的命理定数,走向完全独立自主新天地的憧景与激动,但用不了多久,当激动慢慢消退后,他必然要面对今后如何在社会中立足生存和发展壮大的种种考验与历练,期间必然要经历各种各样折磨与打击。
所以,人生欢愉均有时,苦尽甘来非恒久。事物都在遵循着规律而不断变化着,日月明暗均在昼夜交替,春秋四季均在连续更迭。人活一世又怎能安于一时的平静与满足而不为今后忧思呢?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人生还有未结之路,还有未完之愿,还有未尽之责的时候,唯有未雨绸缪,始终砥砺前行,才能实实在在地把握住将来,才能抓得住存在的希望,才能争取到未知的机会。否则,如果错过低谷奋起、逆境抗争的最佳时机,人往往就会先从精神上懈怠下来,在身体上懒惰起来,在态度上颓废起来,结果必然少不了遗憾与抱怨,少不了妄想与妒忌。
回来后,陆川在过去几周的时间里,不断思索着未来的计划与打算,然而始终摆脱不了前途未卜的迷茫,也时常要和过往经历与消积情绪做着斗争。他既然知道了心理情绪上存在的问题,也就明白不该再受其困扰和左右的道理,但明白归明白,将来何去何从的困惑与过去悲欢离合的羁绊却是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也是他自我救赎的决心的现实考验。
心理问题的存在既然是长久以往种种经历和思想复杂作用的结果,就不可能像治疗腹泻一般的简单和迅捷。而消积的心理情绪正像一根根缠人的藤蔓,紧紧地裹着本体的精神与思想,令其无力积极地活在当下,更束缚着本体全力奔向未来的脚步。但是,解锁这一根根的藤蔓却非绝对而纯粹的思想训练,也不可能靠一本本心灵鸡汤就可以轻松消融,更不可能原地止步去单独割除。客观的讲,克服和战胜的过程,也是负重前行的过程,可能在最初的一个较为漫长的阶段都不会轻松,只有积极努力和咬牙坚持的量变积累到一个未知的转折点时,才会迎来可喜的质变,才会迎来曙光乍现、春风抚来。在此之前,即要接受并习惯与黑暗相伴,与痛苦共生,也要坚持并笃信走向希望的勇气,坚持既定方向的恒心。想毕,老一辈革命家在解放前的斗争过程,也是伴随着这样的与黑暗相伴相随而一步步走过来的,只是前辈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而纯洁,他们的格局更加宽广而牢固,他们的信仰更加坚定而崇高、他们的意志更加顽强而坚毅。
思索人生道路的过程是痛并快乐的过程,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同时,也充满着希望与力量。在人生中的重大转折中,对未来成败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思想和思想指引下做出的选择,思想的方向决定着前进的方向,方向之下选择的目标决定着未来将去向何方。成功的转型,离不开对当下的审视和判断。能否正确地认识身处的主客观世界,决定着思想能否正确地作用于下一步的行动。老一辈革命斗争的经验和教训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中国革命历史中以陈所代表的右倾主义和以王所代表的左倾主义的危害根源正是他们无视当下中国革命的客观现实,片面而盲从地放弃主动权。主席之所以能够在秋收起义直至延安会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