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求死之心(1/2)
人能够将生死置之度外之时,所怀念的都是最平凡普通的往事,韩咬儿便是如此。
他没有读过书,没有习过武,家乡闹灾,家人为了躲避徭役四处搬迁求生,几次三番下来,他也就成了最低等的没有户籍之人。
加入明教之前,他同无数日夜操劳着求生的百姓过着一样的生活。
在地里务农的时候便祈求着来朵云遮挡日光,免得让自己背后烫伤。
久旱无雨的时候就嚷嚷着龙王爷快来施展法术,若真求来了雨就跪地叩头谢恩,求不来雨就只能抬头骂一句“他娘的”,解解心中的怨气——因为他们骂老天不会迎来报复,骂田主和衙役会迎来自己无法承受的后果。
亲人病重后没钱请郎中看病,就只能到寺院、道观里逢人便拜,求僧人和道士给画个符,念个咒,祈求让他们多活几天。
他们朴实、简单、纯粹,这样的淳朴百姓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爱恨分明、敢爱敢恨。
庄稼熟了,我自己尚且吃不饱肚子,你们官兵却要来尽数抢走,我对你们就只有恨。
家人都饿死了,我正在嚼树皮挖草根,饿的躺在地上奄奄一息的时候,有人给了我一张大饼填饱肚子,那我这条命就理所应当是他的。
元廷当官的人、得了贵族封号的人、身为田主的人,都是他们心中的仇敌和希望进行反抗的对象,农活做累了休憩时免不了要骂上几句。
反过来,哪个行省有人造反、起义,惹得给这些官老爷们不自在了,那就是他们心中的大英雄、真豪杰。
明教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得以壮大声势的,韩山童想尽了一切办法救济穷人,拉拢富人,此中付出的心血不言而喻。
拉拢到的富人如刘福通、芝麻李等一心向善,甘愿放弃家财资助百姓,投身明教推翻元廷。
就记到的穷人便是韩咬儿这样的贫苦之辈,他们不光受到了实打实的恩情——用来果腹的无偿的面饼,也受到了韩山童这样的大英雄的尊重。
这样的尊重比吃食更加重要,这样的尊重犹如黎明前的曙光拨开了他们心中的黑暗和绝望,让他们找到了自己活下去的意义,并甘愿为了这个看似不切实际的理想去奋斗,去努力,去忍受。
就是这样的一群人聚集成了这一时期的明教,将腐朽元廷压制下的希望之火悄悄点燃。
只可惜,明教毕竟是一个创始人和领路人带着私心和野心创立的杂糅组织,它来者不拒的接纳方式逐渐暴露出了一个又一个致命的缺陷。
人心不齐便是其中首要的一条。
人心背驰之下难免各行其事,派系林立,产出害群之马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虽无实据能够证明是杜遵道在背地里加害了韩山童,但他做的每一件事都让韩咬儿这样的明教元老所憎恶,所以大家才愿意站在刘福通的一方,哪怕是需要他们顶在前线对抗元兵,奋力杀敌。
你杜遵道一声不吭,背后使坏,屡屡想给韩大哥辛苦种的“庄稼”抢走,那你就是这天底下独一份的大恶人,我就与你势不两立!
好嘛!
你见老子打起架来厉害,就背地里要给老子钱财,甚至要给老子讨个俏婆娘,来让老子给你卖命?
我呸!
老子偏偏就不稀罕你这些腌臜玩意儿!
你给我再多的好处也抵不过韩大哥的那一张救命的大饼!
我情愿去死!
韩咬儿就是带着这样一口咽不下去的气愤拼命死战,以丢掉一条胳膊的代价斩了元军的先锋副将,将数万元兵托在一个毫无战略位置的上蔡县上长达月余。
“徐先生,今年若是没有战事,收成该是如何?”韩咬儿此刻正靠坐在一颗老树下面盯着县外的方向发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