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十一月(3/4)
b未经相关部门许可去上海投资为由,命令张汝京在6个月之内从大陆撤资,还罚了张汝京500万台币。
北京12寸厂建厂后又罚了500万台币。收购天津摩托罗拉芯片厂之后又罚500万台币,声称一直要罚到他撤资为止。
毕竟全家都在大陆,张汝京当然不为所动,台当局便取消了张汝京台籍身份,限制10年内不得踏入台湾,帮张汝京融资的台湾公司和台商也受到牵连。
罚的罚,撤资的撤资,事情才平息了一段时间。
台湾当局打压了一波之后,2003年8月,中芯国际正准备上市,台积电陆续向美国多个地区法院,以及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诉讼。
请求判定中芯国际侵犯其专利权、窃取商业秘密、不正当竞争和干扰经营,要求其支付10亿美元违约金。
中芯国际确实有一部分员工来自台积电和世大,而且都是高层技术人才。
挖走一堆人才不说,运营模式、工艺流程都借鉴台积电经验。中芯国际的技术进步飞快,台积电不得不怀疑中芯国际利用了自己的商业机密。
商场如战场,曾经带领德州仪器跟英特尔打过仗的张忠谋,老谋深算,带着台积电开始反击。
2005年,中芯国际和台积电达成一次和解,中芯国际支付了大约175亿美元赔偿。
一年半后,台积电再次状告中芯国际,称它违反了2005年达成的一项和解协议,中芯国际私自将技术转让给“武汉新芯”和“成都成芯”的两家工厂。
台积电和中芯国际的官司一打就是六年,直到2009年。
这些年,中芯国际看似在迅猛扩张,规模不断扩大,内部却已经矛盾冲突。
中芯国际毕竟是企业,背后有投资,张汝京不管盈利疯狂扩张,虽然拉动了国内半导体产业,但股东肯定不愿意。
中芯国际背后复杂的股东势力和人员,外部各种官司制裁,内部纷扰,更加重了这种乱局。
大陆势力,国企投资和技术人员,想发展大陆自己的半导体产业。
台湾势力,追随张汝京的技术人员,想做一家比台积电更厉害的企业。
资本势力,他们不在乎中国有没有自己的半导体产业链,要的是挣钱。
同时中芯国际还面临着一个巨大问题成立9年,从未盈利,扩张巨大,年年赔钱。
很多国际私募投资机构希望收购股权,国企也愿意出资。
张汝京最终选择了国企大唐电信,2008年11月,国企大唐电信入股中芯国际,成为第一大股东,占股17。
张汝京选择国企大唐电信,就是想用他抗衡“资本股东”咄咄逼人的盈利需求,专心发展半导体技术。
刚解决了钱的问题,噩耗传来2009年11月,加州地方法院判中芯国际败诉,在65个有争议的专利项目中,中芯非法使用了61个,台积电要求中芯赔偿10亿美元。
面对这笔巨额赔偿,中芯国际需要砸锅卖铁。希望和解的张汝京紧急飞往香港与台积电进行谈判,和解条件是
中芯国际4年内赔偿台积电2亿美元现金。
台积电要认购中芯国际10股份。
附加条件张汝京必须离开中芯国际。竞业协议规定2010年起,三年之内,张汝京不得再从事芯片相关的工作。
中芯国际以及其所掌控的中国大陆其他晶圆厂,包括武汉新芯、成都成芯,停止生产dra芯片,放弃dra研制。
前三个条件都好接受,咬咬牙就过去了。
而台积电的目的也不是要点钱和股份,是最后一个条件。
台积电成立多年,老谋深算,熟悉知识产权规则、竞争策略。利用中美企业和美国法律等等诸多复杂的关系,两次都在关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