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九章 历史巧合(1/2)
天凤三年(619年),四月二十六,正午时分。
本来,对于今次的入城,军中效力的世家大儒们的建议是黄娜应该乘坐车驾入城,也即是所谓的天子出行当御辂(辂也即辂车)。
因为这洛阳毕竟是隋朝京都,如今京都易手也就寓意着前隋的国祚已经结束,而属于天凤华国的国运将由此开始,所以黄娜作为大元帅和天凤军的实际掌控者,也必将是未来的女皇帝即天子,所以是有这个资格乘坐辂车的。
甚至,投效的郑家人(荥阳郑氏)早早就备好了一辆革辂(帝王规格的辂车),只是没有被黄娜给采纳。
因为本就准备了装逼用的大招,想着再来弄这些小花头没有意义,所以黄娜选择的入城方式,只是简单的一身戎装策马而行,军中将领以及如房玄龄等文臣谋士,则皆策骑相伴身后。
初时众人想不明白为何如此安排,直到真正跟随黄娜步入洛阳之后,也才回过味来。
便见得此时,从定鼎门沿着御道向北行进,道路两旁所见只有高耸的土黄色坊墙和稀少的观望百姓,也就是不管你是骑马还是坐车,就这种情形之下你不管摆怎样的谱,也不会有什么人捧场的,何必多此一举?
对于洛阳城的规划,黄娜当然不会觉得杨广这是好大喜功和胡乱设计,应该说实际上他的设计和安排非常的超前。
首先,洛阳整座城池形制方正,然后布局规矩,以坊市分割土地,道路形成网格化的分布,并且路基极其宽阔,如御道最宽处为百步(约147米)、主街七十二步(约105米)、辅街三十六步(约53米),这么宽的道路光是供人走车行肯定有点过分了,但你不能说人家的超前设计没有道理,想想看后世的首都交通状况,你得承认这样的设计很有必要。
此外城内分布有民居103坊(实为109,其中6坊为功能区),坊的平面呈正方形,边长约在500至580米不等,每坊的四周都筑有围墙,墙的正中辟有门,坊的正中设有十字街。
城内还设立三市,三市是当时著名的贸易市场,以南市最为繁华,市内纵横街道各有3条,四面各辟有3门,交通十分的便利。
整个城池的设计,除了“威武大气”、“理念超前”、“奢比万国”这些用词之外,也没什么好词可用了。
不过,真正行走在其中,感官却是不怎么好,就拿现在的黄娜来说,她骑马走在一百多米宽的道路中央,左看是一道垣长的坊墙,右看也是一道垣长的坊墙,只在墙边稀稀落落站着一些服色皂黄单一,神情猥琐惊惧的百姓。
尤其让黄娜郁闷的是,如此宽的道路不但没有硬化不说,除了城门处有青石铺地之外,其余都是夯土路面,也不划分什么人行道和车行道,更不会在路边种树,虽然眼下看起来道路还算平整干净,只是沙土含量明显过多,随便踩踩肯定会扬尘。
闲话也不多说,也就说黄娜领军入城之后,便直走天街北向皇城。
而从定鼎门开始,先要经过宁人坊(左)、明教坊(右)、再经宽政坊(左)、宜人坊(右),过桥沿着通济渠再经淳风(左)、淳化(右)、宜风(左)、安业(右)、观德(左)、修文(右)、积善(左)、尚善(右)诸坊,才能抵达。
这进门处的宁人、明教因为还没开发,直接是荒野就不说,一路行去直至安业、观德坊前,也才瞧见坊墙边上的民众人数稍多一些,服色也慢慢有了红绿之色,坊中也终于能偶见高耸的楼阁。
见路行了至少五里,可才至半途,黄娜便也下令停步整队稍事休息。
此时,就瞧见房玄龄等一众文臣,悄悄挪了几步上前,神色显出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黄娜倒也机灵,便展颜笑道“房参军,闲来无事,予方才见此城方正有感,想出了一个字谜。”
房玄龄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