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九章 粮信本位(1/2)
隋初时币值混乱,北有北齐的常平五铢,北周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南有陈五铢、太货五铢,民间还有流通的刘宋鹅眼钱、萧梁的剪边钱,河西诸郡甚至还有使用西域金银币的。
到了隋文帝时,开皇五铢虽然完成了货币统一,但这个时代的人根本就不懂什么叫货币体系,以及贸易与货币的关系,只是单纯的认为币值混乱的解决办法,就是把天下所有的钱币收缴之后一炉熔了,再只铸成一种便好用了。
至于说什么金银本位、什么布雷顿森林体系、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等等这些就不用去讲了,这种超前的金融知识在眼下这个时代也就只有黄小刚舅侄俩算懂,所以直接来个顶层设计也就是了。
因此舅侄俩的顶层设计,一早也就在幽幽谷中定了型,设计了一套既符合隋末贸易习惯,又能在未来五百甚至一千年间不至于淘汰的贸易体系,那就是“粮信本位”!
所谓的“粮信本位”,即是以主粮(锚定物)和国家信用来作为货币的兑换等价物,相比起铜铁、金银这些自然界的矿产而言,粮食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必须经由可靠的有序生产才能获得。
那么,为什么非得要用“粮信本位”,而不用“金银本位”呢?
这里就两个典型的例子可以讲上一讲一个是东面的日本,在16世纪的初叶,日本的石见国发现了石见银矿,于是在整整四百多年的时间里,日本以平均每年超过百万两以上的体量向中原输入巨量的白银,结果也就是让中原从宋末时代的铜贱银贵开始不断的下跌,到了清末直接弄成了铜贵银贱。
而在这期间,等同是日本人用从土地里挖出的银矿石,疯狂的薅中原王朝的羊毛,用价值等同于石头的银矿换取了海量的丝绸、瓷器、茶叶和工商业品,最终日本人民的生活质量未必得到了显著的改善(都被什么国主、大名、僧侣吃用掉了),而中原人民却是的确得到了大量只能埋藏在地窖里既不能吃也不能喝,还得担心氧化起霜后分量会严重折损的“贵重金属”。
而另外一个例子,也就是著名的海上马车夫荷兰人,在大航海时代开启之后,荷兰人的一个典型的经济策略,就是从全世界的殖民地一船船的大量往欧洲运回金银,然后用金银在欧洲大势购买物资和优质资产,最终得到的结果就是欧洲的大面积金融崩溃,货币也疯狂贬值。
所以对于这种坑爹的金银本位制度,自然是越早摒弃越好啦!
那么,施行“粮信本位”制度,又该怎么操作呢?
很简单,一个就是把粮食与本币的币值直接挂钩,也就是以官方的信用来为粮价兜底,采取国储粮库定价收购和出售粮食的办法,使粮价恒定不产生波动。再一个就是不发型官方金银币,并且把金银的货币属性取消,将之定为“有价金属”,设立专门的机构将之商品化,如制成金银饰品、金器、金箔、银器,这个样子或许在短时间会对金银的贸易价值有一定的提升,但时间长了之后所有人都会接受金银本身价值不大,需要进行贸易加工后才会形成价值的思维惯性。
反正像黄金这样的金属,其最好的结果就是要像是后世印度的三哥三婶那样每天戴在身上作为载歌载舞的配饰点缀,而不是将之铸造成一块块的方锭子,藏在暗无天日的保险库里摆着发霉。
那么话说回头,在黄小刚制定的新朝金融体系里面,除了作为基础的铜币之外,更上一级的大额货币也就不再设计金银货币,而是直接进入纸币时代,也即是分别设计了价值一百文、五百文和一千文的新版纸币。
在图案设计方面,三种纸币背面都是五牙商船的图案,而正面图案一百文的是即将竣工的东华世纪坛;五百文的是三牛拖拽的五联装耕耙联合犁;一千文的是神机箭发射箱。
因为根据预测,在未来的很长一段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