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电影的时代 > 第160章一般人的笑话都懒得看

第160章一般人的笑话都懒得看(2/4)

目录

台上主持人是冯晓刚,名气大,也都在一家公司,亲自主持算是来帮着宣传了。

他也对陆钏这种说法很是赞同,拍喜剧片的,和搞地下艺术片的,天然对立。

冯晓刚还笑着捧了一句“我能感觉到陆钏带给我的威胁,搞得我都有点警惕了。”

众人很配合地笑了笑,陆钏也笑了,颇有些得意。

能让冯晓刚警惕,本就是最大的赞誉了。

不过,冯晓刚转头有有些羡慕地道“你比我有福气啊,能请到江文当主演,我一直想和江文拍一部电影,还没有实现,只是多年前拍了部电视剧《京城人在纽约”

什么叫我有福气刚刚意气风发的陆钏,立马有些不高兴了。

不过现场这么多人,还没摄像机对着,还是没有表现出来。

有冯晓刚、江文两位大导演,宁瀞也是成名已久的大明星,首映仪式还是持续了很长时间的。

只不过,并不是陆钏的单人秀,冯晓刚和江文就抢走了一多半的时间。

仪式完毕之后,就开始放映电影了。

《寻枪》这部片子,其实是一部好电影。

未来很多年,都是编导生必须了解的电影,几乎大部分三大艺术院校的导演系学生,都必须做的拉片作业。

拉片,就是一帧一帧地去分析。

现在的电影很多就是这样的,用镜头语言去推动故事。

直到十年后,电影完进入另一个阶段,那个时期,大部分大卖的商业电影,就不再是用镜头推动了。

比如《泰囧》,是靠剧情、包袱、笑点撑起来的。

用剧情推动故事,将电影简化了。

又过了一个十年,一部《你好李焕英》横空出世。

碎片化、小品化、镜头语言稚嫩、手法生疏、非主角人物扁平这些已经有无数人说过无数遍了。

但是不妨碍观众喜欢看,对观众来说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

又将电影再一次的简化,甚至都开始不用剧情推动故事了。

这二十年的变化,也是导演的变化。

一开始很多徐征这样的非科班导演,但也是电影行业的,演过多年的戏,做过话剧导演。

贾龄是小品演员,连电影都没有演过几部,就做了导演。

导演的转变,也是商业电影变迁的原因。

这样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更适合普通观众去看了,而且任何年龄的观众看起来,都不会有任何障碍。

这也是必然的,想让电影大众化,必须要用剧情去讲故事。

好莱坞的商业片早已经在走这条路了,国内也就是整个90年代都耽误了,压根没有商业片,人才也断层,才晚了。

所以跟不上大势,或者不愿意跟的导演基本都扑街了,能跟得上的导演,还继续活跃着。

像张一谋、程凯歌这样的大导演,就不太适应时代了。

未来很多老一辈的电影人,嚷嚷着电影退步了,可是电影行业进步了。

大俗即是大雅嘛。

当然,也意味着各种圈钱的烂俗片子越来越多。

当导演的门槛降低,就什么牛鬼蛇神都冒出来。

演员当导演都是正常的了,不管演戏好的,还是戏都演不好就去当导演的。

搞主持的、搞相声的什么鬼都有。

说回《寻枪》,很多人说这片子一遍看不懂。

确实,有点莫名其妙的,超现实主义魔幻风格和现实主义风格混搭。

江文和陆钏两个人的思想碰撞,有点杂。

这片子不要看剧情发展,主要从镜头语言去理解,就简单多了。

丢了枪之后,江文就跟丢了魂一样,那不是害怕自己的工作丢了,不是害怕丢枪。

精神支柱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此间有诡异 从聊斋开始单刷诸天神魔 蛰雷 封神之开局觉醒昏君系统 外室 龙泽志 重生之亏成首富从卖麻辣烫开始 神之启源 我在废土签到 主神真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