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收割倭国(4)(3/4)
持住信心,死战撑过这三天,毕竟前面就有生的希望。
把这些利弊想明白后,赵云下令立刻按计划行事!
魏延田豫苦劝无果,只好执行,赵云带了骑兵,在屯南县上游约三十里处,两座公孙康军的烽火台堡垒之间,找到相对流缓的浅滩,用小船分批渡江。
……
赵云的异动,当然是不到一刻钟,就通过神速的烽火台传讯,传到了屯南县的公孙康府邸内。
公孙康前一天就已经定下了坚壁清野的策略,但他还真没想到,赵云那么急,居然在太史慈还没赶到的情况下、这么几天时间差都等不到,就单独渡江了!
“什么?赵云有多少人马过江了?他哪来那么多船只渡江?!”公孙康急得揪住传令兵的领子就疯狂摇晃。
“大王……咳咳……那赵云才千余人过江,船只不过数十艘,是我军在北岸没搜干净。”
公孙康把传令兵丢下:“就这点船,也敢分那么多批渡江?被半渡而击,这可是自古至今不易的兵法大忌。赵云这也太狂妄了,真当我三韩勇士是怯战懦夫不成!”
他弟弟公孙恭比较怯懦,闻言提醒道:“会不会是赵云的诱敌之计?而且我军已经定下了坚壁清野之计,临时再变计求战,会不会不妥?”
公孙康直接否决:“他要的就是你这种懦夫想法!现在赵云缺的是时间,我军越早组织反扑,他上岸站稳脚跟的人数就越少!
我看他多半就是托大,看我军确实没有在野外陈兵、就算要堵他渡江反应也不够快,等我军主力赶到时,他应该有好几千人已经过来了,他就是仗着来多少算多少、有几千人都敢跟我们野战!
也怪我确实没想到他会这么大胆子提前渡江,集结部队还真有些慢了——正因如此,更没时间解释了,立刻集结城中全部骑兵部队,再立刻通传扶余王尉仇台,让他带着扶余骑兵一起出战。
本王的骑兵也都暂时交给他协调统帅,务必用命!快!越快赶到渡河点,要面对的赵云骑兵数量就越少!”
终究是诱饵太诱人,公孙康还是选择了把麾下的骑兵机动部队全部赌了上去。他手头的兵力其实比妹夫尉仇台更多,但公孙康的兵毕竟是汉人和三韩的东夷人,骑兵比例不算高。
而尉仇台是扶余王,扶余人是长白山区的渔猎民族,所以骑兵比例非常高,野战统帅还真只能交给尉仇台来统筹。
(注:扶余人是长白山区的渔猎民族,高句丽一开始反而是大小兴安岭山区的渔猎民族。中间有汉人生活的辽吉平原隔开。)
为了抢时间,军令传递地非常迅速,国都屯南县周边各处的骑兵部队,全部在烽火的传讯下,快速集结,分批扑向赵云渡河的地点。
可惜,虽然赵云是被“半渡而击”的一方,但也因为赵云胆子太大太突然,对面想不到,所以三韩方面仓促集结的骑兵,也无法做到同一时间赶到战场,总会被打出时间差,有早有晚。
赵云看到这一幕,又看到己方已经分三四批渡河过来的三千铁骑,不由很是笃定。
谁打谁一个各个击破,还不一定呢!
赵云直接瞄准了一直赶到最早、驻地距离渡河点最近的三韩骑兵,发动了冲锋。
对面的三韩骑兵压根儿没有准备,因为他们觉得赵云不敢出击,应该是守住登陆场、给后续更多的部队渡河上岸掩护。
要是赵云直接发动反冲、放弃了登陆阵地,那后续部队还怎么上岸?这不科学啊!
谁能想到,赵云根本就没打算再等后续部队,他也没所谓的“数万骑兵”,已经上岸的三千人,就是他全部的铁骑兵了。
北岸剩下两千人虚张声势、把立营规模绵延得极广,那只是疑兵,而且被赵云留下的都是轻甲的弓骑兵。
赵云知道,他这次渡河,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