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章 一石四鸟(2/2)
,在他们看来如同放逐。
谈判就此陷入僵局。
升州防御使米志成配合朝廷,领一万厢军向武夷山挺进。
李承鼐领军出赣州,翻过武夷山,直逼长汀。
真到了要打的时候,李晔绝不会手软。
不过李晔沉得住气,优势在自己手中,福建区区一道之地,在陆地上无法跟大唐抗衡。
而没有陆地为根基,王审知的海上力量只能是浮萍。
所以王审知比大唐更着急。
关中春耕结束之后,李晔刚视察完渭北的皇田,福州就传来决定性消息。
王审知求封于倭国奈良地!
李晔看到奏表之后,心中不禁大笑,这不是利益共同点吗?
奈良地原称平城京,后迁都于西边的平安京,算是倭国的精华之地。
王审知要这么一块地盘,可见其野心。
名为求封,实则合击之,王审知请求大唐从熊津道出兵,协助其成事。
倭人承平了两百多年,也算有些家底,该尝尝大唐武人们的刀子了。
再说从乾宁元年起,倭人就断了遣唐使,也就不存在跟大唐的宗藩关系。
别看倭国就这么点地方,历来就比较猖狂,当年还跟隋文帝玩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
如果不是白江口之战,倭人肯不肯低下头颅还是两说。
即便是后世,倭人依然狂傲,不肯悔罪,以西方马前卒为荣,弄什么脱亚入欧沾沾自喜,配合美帝的战略步伐,压制华夏。
李晔是皇帝、圣人,倭酋就抄袭高宗,弄个天皇出来,这不是打李晔的脸,打大唐的脸吗?
天皇也是他们叫的?
李晔这辈子最恨的就是抄袭,
当即在奏表上批复一个字:可!
只要你王审知能打下来,整个倭国都封给你都可以!
李晔估计这或许就是王审知心中所求,前面都是试探。
令八百里快马飞奔福州。
至于派谁出兵,李晔遍观朝中大将,杨师厚功劳太多,朱瑾是骑将出身,李承嗣已老迈,女婿周云翼镇太原,李筠镇幽州,想来想去只有杀心最重的刘知俊最适合。
刘知俊是诸大将中最具唐末武人精神的一个,在中土一直压着刀子。
眼下大唐推行金银币,但中土金银矿并不富足,有些还是深埋在地下不好开采,放眼周边,也就倭岛金银矿多。
战略利益与实际利益重合。
又解决了福建之事,还能报后世华夏英烈的血仇,一石四鸟。
这场战争必须打。
而且是捣其巢穴,绝其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