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九章 太子手段(2/2)
掌握了长安的禁军,将兵权揽入怀中。
一个能文能武的储君,让大唐子民对他充满期待。
李祎大军刚刚走到郓州,高季兴的人头,便被他的义子们砍下来,送到驾前。
一场龙头蛇尾的叛乱就此平息。
牙兵与高季兴的三族被斩于兖州。
尸体悬挂在城门之上,曝尸三月。
禁军几乎兵不血刃。
李祎安抚山东道军民,赦免了密州、兖州两年的天赋,让百姓称颂不已。
其后,李祎合青州军镇司、徐州军镇司扫荡泰山,拔出了为祸二十多年的深山老寇,让山东匪患悉平。
经此一战,李祎得到了地方的拥护,手掌兵权,在朝堂上的话语权加重几分。
枢密院的军政,也被李祎趁势拿下。
就连张承业都被压下去了。
一场权力的交接,在风平浪静中完成。
张承业毫无怨言。
大唐能再出以为贤君,也是他愿意看到了。
“我们都老了。”张承业、李巨川两人满头白发,韩偓也年近古稀,非常识相的向太子请辞。
太子极力挽留。
三人去意已决,潇洒致仕。
太子以子侄礼侍奉之,赢得了朝野上下的一致称颂。
赵崇凝老而弥坚,一直以清流魁首自居。
然而很快就有人揭发他子侄族人侵占良田,强抢民女之事,在民间声望一落千丈。
赵崇凝羞惭不已。
虽然太子没有任何要动他的意思。
但赵崇凝自命清高了一辈子,无颜坐于朝堂之上。
向太子提出了告老还乡的请求。
太子一番挽留,最终泪送这位清流魁首。
四大元老阁臣全部体面退场。
虽然不是皇帝,但李祎在大唐的地位,已经跟皇帝相差无几。
再无人敢挑战他的权威。
崔源照、韩延徽、冯道、宋齐丘、耶律羽之等一干新锐被提拔出来,成了大唐帝国的中流砥柱。
帝国气象为之一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长安城中,只有少数几人知道,这场叛乱从一开始就落入算计之中。
当然其中秘辛也就不足为外人知晓了。
帝国的波诡云谲、权利斗争从未有一刻停歇。
高季兴的叛乱,宣示着一个新的时代降临。
漠北燕然府、勃利府、镇蒙城等城池修建完毕以后,按照政事堂原来的归化,倭奴会被送往吕宋。
但太子一声令下,倭奴全部被送往北平,营建宫阙城墙、港口、官道。
时人渐称长安为西京,北平府为北、京。
两京六都的格局渐渐形成。
也许是为了摆脱皇帝的影响,太子故旧皆入驻北平府,提前准备。
政事堂、枢密院、皇城司、宣教司皆在北平设有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