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左家父子有玄机(2/3)
左文祥的话联想到了父亲,他父亲也是同样的观点,功名只要他考中举人,不考进士,决不能做官。难道说太祖开国初年对医生的铁血手段,到现在还让人生畏吗?
“伯父所言甚是,家父也是这样教训晚辈的。”况且言辞真切。
左文祥大喜“是这样啊,那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了。不知令尊大人……”
况且的身世来历一直是个谜,他自己不说,别人也不便细问。如果说萧万里等人不知道医界的事,左家可就不同了。
全国有多少名医,都专长于治疗什么病,擅长用什么方剂,左家基本一清二楚。别说在明朝,学医只有家传跟师授,就是在后世科技昌明,每年从医学院培养出无数的学生,在各领域学有专长的名家也是世所公知的。
明朝的医界只是个很小的圈子,名声在外的医家,说上一两代人,自然就不是什么秘密了。
小神医姓许,吴中人氏。但出身哪个世家,师从何人,从他的医术上,却是看不出任何痕迹。吴中有个名医叫况钟,他们自然也想到了,却略过去了,因为况钟极少给人针灸,所显示出的医术远不如况且惊人。
按照况且医术之神妙,他的师父绝对是可以“生死人肉白骨”的神医。这样的人,在哪里呢?反正他们是想不出来。
况且真就像突然空降的神医,无根源、无来历。
按照况且的年龄和医术水平,必然是家传,这也跟他们得到的消息一样。假如要师从的话,这岁数给师傅的夜壶还没倒完呢,根本连皮毛都学不到。但许姓名医全国一共十四位,这十四位也就是有名而已,论医道水平还不如左家家传,更不能跟况且相比。
在一般行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并不是什么怪事,但在医界却少见。医界通常是一代不如一代,每隔几十年年甚至百余年,才会有一位胜于师傅的弟子,那必然是天赋异禀之人。
学艺不同于学文习武,更多的不在于自身苦学自己揣摩,而全凭传授。在传授上,师傅留手是惯例,即便家传医学,也都是在壮年时期才能最后从父辈那里得到全部的传授。
怀疑归怀疑,这话却无法问,不能上来就问你父亲是谁,籍贯哪里,平常时候可以,但他们现在面对的是一位医家鬼才,稍有抵牾就可能让神医拂袖而去,这可是他们最不想看到的结果。
“家父跟左伯父一样,隐而不出,伯父致力于商道,家父却守志于耕读。莫说左伯父不知道,就是左邻右舍也没人知道家父是名医。”
况且侃侃而谈,撒谎的本事愈发长进了,这会儿,居然小脸不红不白的。
左家父子都在心里一阵冷哼骗鬼去吧。这等谎话也好意思出口,等时机成熟了,自然有你主动交代的时候。
在他们心里,况且就是妖孽般的人物,按理根本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人。其实这也难怪他们,况且本身就是天才型人物,再加上况钟家族缘故,不得不提前把医术倾囊而授,况且居然能完全接受消化,并融会贯通,境界迅速上升。
关键是,他敢于大胆运用所学医术,获得了宝贵的临床经验。医学和医术脱节,这是一般医家最大的欠缺。
左东阁故作一声叹息道“说起来怕还是太祖皇帝当年造的孽,把我们这些家族都吓破胆了。不过父亲,国初几大家并无姓许的神医,也许我太孤陋寡闻了。”
左文祥也故作思考状“嗯,我的记忆里似乎也没有。”
况且笑道“那是因为我家祖上从元朝开始就弃医了,崖山之后,誓不为蒙人效力,故此埋首田里,甘愿耕田为生。晚辈不过是尝试着想光复祖业。”
崖山指的是崖山之战,大宋王朝跟蒙元帝国的决战,在中华帝国历史上算得上是空前壮烈,可歌可泣的一役。
这一役在海上,忠于朝廷的将士们在战败后沉船自杀,宁死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