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二:大乱战(下)(2/2)
世后悔了,不该听大嘤帝国的话。
他原来苟着的时候,复兴军也没有进攻他们啊。
现在好了,他们丢掉了所有亚洲的土地,丢掉了整个哈萨克草原。
战争进行到第三年。
加勒比大海战爆发。
双方的舰队主力在相互试探了一番之后终于进入了决战状态。
加华与北米战区的白人在陆地上的战斗已经进入到了僵持阶段。
白人在北米战区集中了将近五百万陆军。
其中有三百万人是从欧罗巴支援过来的,两百万是北米的白人移民。
这几年加华一直在向东扩张,白人移民对华人都非常痛恨。
他们都觉得是华人在挤兑他们的生活空间,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共同体一方也将战场分成了几个战区,董书恒的身份已经不适合再上战场。
每个战区都有专门的统帅负责。
地中海战区,包括了东北非、地中海东岸地区。
乌拉尔战区在乌拉山沿线。
再有就是南米战区和北米战区了。
而投入兵力最多的就是北米战区了。
加华陆军喊出的口号是将欧罗巴联军赶到大西洋去。
双方加在一起的兵力达到了惊人的一千万。
加华几乎全民动员,复兴军还从本土、扶桑以及南洋地区组织了两百万援军。
复兴军的装甲部队也在这里投入使用。
这让加华军一开始取得了一定的优势。
但是欧罗巴联军很快就想到了对付这些装甲战车的方法。
他们前些年为了对付复兴军的飞艇部队,研究了一种高射炮,某个聪明的炮兵年轻军官发现这种高射炮对付那种铁疙瘩有奇效。
这样他们才稳重阵脚。
战场被维持在阿拉巴契亚山脉,米利坚的领土只剩下原本的十三州。
不过此时,他们的纵深拉短,补给反倒增多。
在复兴军的潜艇部队被遏制之后,欧罗巴大路的物资又能够送到北米了。
而且他们的物资到了港口之后,很快就能够送到前线。
如此,战争沿着阿拉巴契亚山僵持了下来。
新郑州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一座城,他现在的面积几乎覆盖了整个堪萨斯地区。
赵四喜在一众官员的簇拥下正在视察新郑城的火车转运枢纽站,战争开始之后每天都有海量的物资从这里转运到东部的战场。
战争才打了三年,仅仅而立之年的赵四喜,鬓角上就已经有了白发。
金城,共主府,董书恒查看了来自化学研究所的报告,在一份画着骷髅头的文件上签上了自己的大名。
他一直坐镇加华,这里是几个华人国家中发展最好的。
无论是教育、经济和文化都能够跟本土相媲美。
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加华的总人口已经达到了五千万,其中大部分都是青壮年。
这也是为什么,在动员了三百万的兵力之后,加华还能够维持运转。
男人们在前线打仗,那些勤劳的华族女人能够将自家的农场打理得井井有条。
她们甚至会驾驶拖拉机耕田、收割和播种。
加勒比海东北部的大西洋面上,两支庞大的舰队碰撞到起。
光是战列舰的数量加在一起就达到了上百艘之多。
这绝对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海战。
双方将所有的筹码都压在这场海战之上。
在复兴军海军的后方,几艘拥有平直甲板的奇怪战船缓缓跟在主力舰队的后方。
而在陆地战场上,加华的士兵带着奇怪的面具。
北米大路的风向变了,西风压倒了东风,从陆地吹向大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