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天下十二州(终)(2/4)
赵广在众汉军将士的护卫下,从城外的栖霞山移驾进入已经清扫完毕的内城,这座后世扬名的古都,在短短的时间内,经历了吴、晋、汉三朝,可以说满目苍桑,遍地焦土。
汉军在十二月至元月间,在魏容、文鸯等大将的率领下,继续向江东的吴郡、会稽郡、豫章郡一带进军。
十二月二十七日,柴桑守将伍延率部归汉,另一员晋将吾彦兵败逃往鄱阳大湖之中,随后被湖中捕鱼的一渔民发现擒获。
吾彦这倒霉鬼在被抓住之后,立即跪地求饶,只可惜,他身边连一兵一卒都没有,这等无用又无眼力之人,赵广岂会留他。
一个敌将的首级,正好可以震慑他们犹在抵抗的顽固份子,这或许是吾彦能做的最后一点贡献。
等到元月上旬的时候,汉军兵锋所到之处,守敌已是望风而降,除个别不开眼的土豪之外,江东一带识趣的家族纷纷归附。
汉国施政的国策很是透明,这些士族中有不少人长期来往于汉晋之间,他们都很清楚,相比盘剥日烈的吴、晋两国,汉国的政策相对宽容,重视商贸,丝绸等织物的交易也更加的容易,这是他们家族发展难得的机会。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孙家的旁支,也就是孙坚兄弟孙静那一支,竟然也主动的托人到赵广跟前,表示自己愿意听从大汉朝堂的号令,只求能够让孙家延续下去。
孙静一支,与孙皓、孙瑾之间的关系,已经远的不能再远,按血缘来说,也是出了五服,赵广也不打算赶尽杀绝,把孙静这一支留下来,也正好可以堵一堵对孙吴有怀念人的嘴。
大业五年(公元284年),元月十九日。
晋国大都督王戎在徐胤投汉之后,带领最后的三千晋兵进入巢湖,本想着从水路遁回江东的他,没有想到这一次进湖就是永久。
其后不久,王戎接连得知王敦败亡、建业失陷,司马家的诸人或死或俘之后,绝望之中于巢湖中投水而死,余众在收敛好王戎的遗体后,向占领了合肥的杜预投降。
至此,晋国残余势力中有名望的人俱亡,东晋这个只存在了短短一年的朝代,与曹昙的魏国一样,旋起又旋变。
元月二十六日,赵广在巡视了吴郡、秣陵郡、豫章郡等诸郡之后,回到建业,并召集南征诸将、官员论功行赏,商议战后治理事宜。
此次会上,汉国就江东的治理提出了一揽子的决议。
其中第一条,就是改建业之名为金陵,建业的意思就是建功立业,在当下汉国统一的大局下,偏安江东一隅的地方,还用一个霸气的名字显然不合适,相比之下,金陵则更有渊源,这里之前的名字是秣陵,把秣字改为金字,更加有贵气。
第二条,就是在江东仿效汉中推行科举和分田制度,其中防止大族兼并和分拆宗族是重中之重,在巡视了江东之后,赵广对吴国接二连三的平叛境内大族、宗族、山越势力的原因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其根本就是大族兼并。
江南不比北方,土地、人口、资源有限,而族群一旦过大,就会因争夺份额而爆发战争,这种起源于宗族而贯穿于整个孙吴的叛乱,必须要得到根治,否则的话,江东很难获得长久的安定和发展。
第三是南征有功将士的奖励,张瑛、沈莹、祖逖、刘琨,还有陆氏兄弟皆在受赏行列之中,而在参军司最后的认定中,功劳最大的不是这些带兵在一线作战的将领,而是隐于幕后的真正大佬级人物,比如杜预和罗宪。
杜预领偏师在合肥作战,正在他吸引了王戎的注意力,诱使他作出了错误的判断,才使得寿春之战的过程会这么轻松。
一切安排停当,赵广也决定班师回长安,地方官员的任用和内政的治理,自有辅政的大臣来负责,不用赵广多去过问。
临别之时,赵广与送到江畔的杜预告别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