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我在雾都有个家(2/4)
“宽敞且空气流通不错,加上窗户开得很大,只要是大晴天,那室内光线一定足……”
说着,他朝屋外走去,满脸热情地邀请道:“您可以去看看,已经打扫干净了。”
贝克街,二十三号。
一座联排建筑,分为a、b、c、d四栋,整体风格一致,或者说,整条街的风格都一样。
“登报时,我特意没说,每户人家其实都有一块大约四平方码的小草坪,种些什么随你喜欢。”
“唯一不足的地方,大概就是没有门廊,正对着街道。”
咔哒一声。
房门从外面打开了,三人鱼贯而入,身为房东的乔尼先生,继续介绍道:
“这是前厅,原来租客是名牙医,但手艺不太行,以至于没人来求诊,最终只能灰溜溜离开,听说搬去了东区,那里的人不挑剔。”
命运的安排?
前一家住客是医生,而他现在的身份,同样是一名医生。
身后,米高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呼,“陆先生也是医生。”
“真巧!恕我眼拙,没有看出您的身份,药剂师,还是外科医生?”
这么问确实有些冒昧,但看得出来,乔尼先生并没有什么深意,他单纯是好奇,“或者,内科?”
“外科医师协会成员,但药剂学和内科都懂一些。”陆离根据多出来的那段陌生记忆,谦虚道。
全科?
乔尼先生愣了一下,认真打量平平无奇的陆离。
在伦敦,医生群体严格遵守三等级制,内科医生、外科医生、药剂师,等级和地位依次降低,且各有协会。
只是,对病人来说,这种分离制堪称丧心病狂,很多症状需要内外兼治,难不成还要同时请三名医生?
一个治内,一个治外,剩下那个负责配药,先不谈花销,光是把这些人凑齐,就得耽搁不少时间,可能还会出现这种情况:
好不容易把医生们全部请来,躺在里面的病人没挺住,先走一步。
所以说,全科医生这个概念被提出,各界都希望能够打破传统束缚,建立一个由全科医生主导的医疗新秩序。
可惜,精通多领域的医生少之又少,现在依旧是以旧秩序为主。
“以后本街区的医疗工作就拜托陆先生了。”
乔尼更加热情了,敦实的大手搭在陆离肩头,仿佛已经笃定,他肯定在此定居。
至于骗局?
既然陆离说他是外科医生协会的成员,那就不可能作假,这玩意儿一查便知真伪。
“先看房子。”陆离矜持道。
闻言,乔尼先生迈开步伐,开始详细介绍房子的布局,脸上带着压不住的笑意。
米高在街上给人擦鞋,多少会一些察言观色的技巧,正因为如此,他才满脸崇拜地看着陆离。
有知识的人,不管走到哪里。都被人推崇备至。谷
“由于前一任住客是牙医,所以前厅被改成了诊室,后面是厨房和餐厅,有一个小盥洗室。”
映入眼帘的是手术台,主体为木质结构,部分区域是金属,上面挂着一盏煤油灯,用来照明。
而左手边是等待区,有沙发、有桌子,上面还放着配套的杯碟。
走得这么匆忙?
这些东西可不便宜。
大概是看出了陆离心中的疑惑,乔尼先生用无奈的语气解释道:
“那个叫约瑟夫的牙医签了三年的租房合同,但他只给了两年的租金,现在第三年已经过去了近一个半月,这家伙依旧交不上钱,没办法,只能拿这些设备抵债。”
“说实话,我知道它们价值不菲,但相比于违约金,却根本算不了什么,而且把这些二手货处理掉,也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对此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