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相持(十)【偏讲述】(2/4)
回信,潜台词是:小问题,您甭操心了,咱自己能处理好,放心吧。
然而,这明显是死鸭子嘴硬。
倭寇彼时连战连捷,已经拿下汉城,满朝文武不得不随自己移驾平壤。
这种时刻,距离半岛最近的大明宽奠堡副总兵佟养正,察觉到不对劲,主动跨过鸭绿江,询问义州官员需不需支援。
我国兵力足够,不必劳动天朝
原话如此。
佟养正无奈退走。
党争、好面子,多种因素导致李朝方面耽误了太多战机,以至于明朝收到求援国书,在得知真相以后,不得不怀疑其中是否存在阴谋。
一直有流言说,李朝已和倭人勾结,来图大明。
否则,拥有大量天险可守,带甲数十万,勉强算是大国的李朝怎么就败亡得如此快。
李昖清楚地记得,自己当时一边辩解,一边思考:
大明是父母之邦,孩子被人在外面痛打一顿,回父母家蹭吃蹭喝,不过分吧?
备受煎熬的等待中,大明爸爸很快查明了真相,立刻就派出援军,并让一个叫郭梦征的参将,给了自己两万两银子,说是安慰……
总而言之。
过去种种经历让李昖从骨子里憧憬天朝,那里有一位素未谋面,却极其豪爽的皇帝兄长。
所以,当危机再度来临时,他不想着抵抗,反而一门心思要内附。
可惜,远在燕京的万历皇帝,已经有些厌恶这个异父异母的异姓兄弟了。
可李昖却毫不自知。
事实上,李朝和倭国已经被常年战争,拖得民生凋敝了,而有内忧的大明也感觉到一丝疲惫与不耐烦。
朝廷内部,不管是主和派,还是主战派,现在都默默达成一致:
大家伙应该毕其功于一役,以雷霆之势把岛国鬼子撵下海,不要再拖了,让国家财政赶紧缓一口气。
因此,本就在战争爆发时定下的原则,得到进一步贯彻——
增兵,再增兵,大增兵!
当前不足万人守汉城,确实很难,但只要固守一段时间,危机就可以化解。
因为李如梅、李芳春、祖承训等辽东大将已跨过鸭绿江多时,预计再有半个月,即可抵达李朝京畿道。
而这才是第一波支援。
第二波支援,必须一步到位,实现把鬼子一次性赶下海的目标。
由于是大动作,会涉及到方方面面,故而,今年是不可能完成了。
要知道,辽东与宣大已经派出大军前往半岛抗倭,余者肩负着守卫大明北方的重任,怎么可能为了一个外番,无节制削弱京师的防御力量?
大明朝廷只剩下一个办法,就是从全国选拣参战部队,以及指挥官。
除此之外,兵力上涨带来的一系列后勤补给问题,亦无法一蹴而就。
这个世界存在大体型妖兽,船只体型更加夸张,相应地,那些力能扛鼎的士兵,需要吃更多食物来补充体能。
就目前而言,这项大工程已经悄然开始,游击将军蓝方威的四千浙兵、前营参将王国栋的三千骑兵,已被万历皇帝在名单上圈了起来。
辽东、宣大、江南、川渝、两广,云贵高原,悉数在征调之列,只等着冬季过去,开春就开拔,去异国他乡杀倭寇。
其中,有三人更是被早早定下。
大刀将军刘綎。
擅使一把镔铁巨刀,此人原先在缅国打叛军,镇守西南边境,后来被调去川渝当参将,壬辰倭乱时,一听朝廷要跟小鬼子打仗,兴奋道:
“老子的大刀可他娘等到派上用场的时候了!”
刘綎当即请求朝廷,准许自己出川抗倭,朝廷也觉得,一员虎将闲着也是闲着,就让他领着五千川军,去异国他乡砍小鬼子。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