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北大授课——中华文化四十七讲 > 第四十一课 精雅大汇集

第四十一课 精雅大汇集(1/3)

目录

余秋雨

讲完唐代文化的繁盛,再讲以后的文化现象,会显得有点艰难。在强光的对比下,我们会对后面的光亮失去热情,因此也会失去公平。

首先承受这种不公平的,是宋代。

除了宋词之外,中国人对宋代的印象是混乱的,那简直是一个“记忆的沼泽地”。我现在很想听听大家对宋代的印象,随口说吧。

王牧笛

整个宋代都让人感觉比较暗淡。首先,不断受外族和蛮夷的侵略,订和约呀、送岁币呀、逃亡流亡呀之类的事情很多。就连宋徽宗和宋钦宗这两个皇帝都被俘虏,而且都死在了北方,这对中原文明是一种空前绝后的耻辱。另外,朝廷本身也很黑暗,权奸当道,把像岳飞这样优秀的一个武将给杀了。还有就是文化人的遭遇也特别让人同情,司马光、王安石都被牵涉到党争中,苏轼、李清照、陆游、辛弃疾等文化人或者在政治上被排挤打压,或者因战乱而颠沛流离。

吕帆

还有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不管你叫他黑社会也好,群英会也罢,但重要的是这个“逼”字,就是正常人在不正常的社会里也没有办法正常地生活。这个时代的老百姓一定生活得很压抑。

王安安

还有程朱理学倡导的“存天理,灭人欲”,禁锢人性,禁锢自由。对女人特别苛刻,一方面要她们严守礼仪和贞洁,竟有女的手跟男的碰到了,回去就不得不把手给砍掉这样的事;而另一方面,由于宋代老吃败仗,人们转而把拯救国家、抵抗外辱的希望寄托在佘太君、穆桂英等杨门女将身上,男人都不知道干什么去了。

余秋雨

大家讲的都没错,但把这些现象当作解读整个宋代的基础,却错了。

中国思维的一个弊病,就是喜欢凭着局部印象作情绪化的判断,自始至终缺少理性控制,而理性控制的前提是宏观比较。先擦去那些眼泪,收住那些叹息,压住那些怒火,把各种事情放到大历史、大坐标中进行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只有这样,才能看清一些基本轮廓。

放到大历史中看,我们不能不承认,宋代认认真真地建立起了文官制度,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赵匡胤把兵权和财权收回中央,结束了地方政权的武装割据,全国由文官来替代武将。那么,文官从哪里来?只能从科举考试中来。因此,科举制度走向健全。科举考试的内容,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唐代有考经书的,有考策论的,科目众多,更多的人偏重进士一科,诗写好了就行。但是到了宋代就倚重实用,虽也考经义即儒家经典,但殿试仅考策论,就是社会管理的方略。这一考,就比较符合选拔行政官员的要求了。

和科举考试相应的是在全国广办学校。国家官学之外,还有地方私学,如象山书院、嵩山书院、岳麓书院。这样,也就开创了一个文化气氛浓郁的时代。

宋代给文化人一种空前的优待,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宋太祖有遗训,据说当时以铁券的方式存在太庙里,说本朝对上谏言事者,一律不杀。这主要是针对文官而言的。比一比宋代前后就会发现,这项政策非常开明,不能小看。

宋代很长,但杀文臣的例子不多。我们所喜欢的那些宋代大文豪,不管做到多大的官,犯了多大的事,可能经常会被贬谪或流放,但很少被杀,也不会承受司马迁那样的酷刑。光凭这一点,我们应该对宋代多一点正面评价。

宋代文官制度,往往把一代文化大师推上最高的行政职位,例如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等,这在其他朝代是不可想象的。在其他朝代也有大量文官,但是行政权位和文化品级不成比例,职位高者大多文章平庸,或者文章高者大多职位低微。除此之外,宋代文官的酬金之高,也空前绝后。

文官体制好是好,却也带来了一个致命的弊病,那就是不会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乱世妖孽 不太正经的黑科技大佬 从选秀开始当巨星 斩穿全职的猎人 极品仙园 老婆是武林盟主 超级鉴宝师 全职猎人之刀下留人 我在除怨司当刑部尚书 景王家养俏医妃陆云瑶楚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