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丢失的那杆枪(2/4)
灭林爽文一伙。
十二月十五日,一封由孙士毅和图萨布联名的请罪折子在抵达京城后,引发了朝野哗然。
话说广州那边出了这么大的事,广东官场想要隐瞒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不过怎么向皇帝请罪可就就大有讲究了。
首先是令众人最肝儿颤的“摄魂”一事。因为当时在场的就那么点人,所以回到城内的总督、巡抚、臬台、藩台、粤海关监督这五大员很快就达成了攻守同盟,一致决定将“摄魂”之事烂在肚子里,绝不对外泄露半个字。
其次就是那一晚的经过该怎么跟皇帝禀报。为了掩饰广州城驻防八旗的怯战和自己被俘,孙士毅等人在和回到广州的广州将军存泰一番商量后,展现在乾隆和军机大臣眼前的事情经过就变成了下面这样:
一开始是孙士毅从驻防八旗那里获悉,赵逆突然出现在广州城内,并与白熊行相互勾连,图谋不轨,于是便连夜调兵捉拿。然后当夜忽有数百悍匪从白熊行内杀出,抗拒官军。因悍匪火器犀利,使得督标人马死伤过半,督署衙门失陷。
重点来了!
就在督署衙门被贼人攻入,众官员率领亲兵侍卫节节抵抗,形势危急之时,城内驻防八旗和南海县义民杀出旧城,前来督署救援,一举打退了贼匪。最终赵逆见广州城军民众志成城,誓死抵抗,最后无奈,只得驾舟逃离外海。
总的来说,广州城的这次行动被描述成了“赵逆匪帮”蓄谋已久,企图里应外合劫掠广州城;而总共三十多个人的兵力规模被说成了数百人之多。
虽然乾隆对广州城险些失守表示了震惊和愤怒,但对孙士毅等人能在此战中守住广州城,同时还能缴获北海镇的武器感到欣慰。他觉得要不是自己之前批准孙士毅加强训练两广兵马,搞不好这次广州城就守不住了。
而以和珅为首的军机大臣们更是一片恭贺称颂。说什么皇上继圣祖世宗谟烈,发太祖世祖余绪,圣鉴烛照,励精图治,如今广东练兵有成,足以证明皇上谋略无双,等大军北上之日,便是赵逆授首之时。
至于白熊行那些人被打跑了更是让朝堂众人去了块心病,之前捏着鼻子让名为“大阿伊努人”,实则叛逆之人登陆广州,实在是把乾隆和满朝文武给腻味坏了。
最令乾隆感到满意的,是随奏折一起到京的那杆北海镇连发火枪。自乾隆四十九年以来,满清已经跟北海镇交手多次,而缴获武器还是开天辟地头一回。
话说皇宫里珍藏的各类做工精良的火枪数量不少,而乾隆本人也算是对火枪十分了解。这些火枪除了自造的,也有王公大臣和西洋人进献的贡品。比如六世班禅就曾经进贡过藏式火枪,还有英国人送给康熙的燧发火枪。
然而当见多识广的乾隆和几位军机大臣仔细查看了眼前的这杆北海镇步枪后,发现除了知道哪是枪管、哪是扳机、哪是准星照门外,其余各处部件的用途完全看不懂,也不明白这枪该如何上弹装药。
由于和珅目前兼着总管内务府大臣,又掌管武备院,同时还有接触过北海镇的经历,所以研究这杆火枪的事,乾隆便交由和珅来全权办理。和珅叩首领命后,便带着一众侍卫护送着那杆步枪,去了东华门外北池子路西的武备院。
清代的武备院隶属内务府,与上驷院、奉宸苑合称内三院,主管事务就是负责为朝廷制备兵仗器械,而打造鸟枪的部门则叫做“御鸟枪处”。
武备院的一间签押房里,北海镇的步枪被放在了一张桌案上,包括武备院卿舒文在内的一种官僚工匠正围着条案仔细端详。
在场的官员里,除了和珅就属正三品的舒文官职最高,于是此人便替手下开口问道:“敢问中堂,这连发火铳能连打多少枪?”
和珅端着茶抿了一口缓缓道:“十数枪总是有的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