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抢手的纱线(1/2)
忙忙碌碌中很快就到了芒种时节,大麦小麦这些有芒的作物,基本上已经成熟了,等到青穗变成黄褐色就可以收割了。
紧接着要抢种晚谷、黍、稷这些夏播作物,争取在有限的土地上收获更多的粮食,好让家里的日子好过一些。
朱氏纺纱厂这段时间也是在忙碌中度过,终于在芒种这一天打造好了两台水力珍妮纺纱机,算上用来训练的那一台,一共有十台水力珍妮纺纱机了。
朱舜昨天去了京城一趟,询问鲁维奥有没有找到橡胶树,回来就得知了这个好消息。
站在水力厂房门口,朱舜看着再一次扩大了三分之一的水力厂房,看着十台‘咔嚓’‘咔嚓’纺纱的珍妮机,心情大好。
工厂主朱寿又是沽了两碗酒,拎着酒瓶子站在门口,笑嘿嘿的说道:“舜儿啊,以后咱们家每个月能赚二百两银子了。”
朱舜看见了三叔手里的酒瓶子,闻着米酒的香气,正准备说晚上陪三叔喝一杯。
水力厂房旁边的小码头,走过来两个人,一个是宋家作坊的管事,一个是吕家作坊的管事。
两家作坊的管事又来催货了。
宋家作坊和吕家作坊按照朱舜提供的方法,打造了高炉水塔,解决了手工作坊最难缠的疫病问题,正在大力扩张。
两家作坊本来准备大干一场,来一个爆炸式扩张,谁曾想再次出现了一个关键性问题。
纱线不够用了,没有纱线,再多的织布机也纺不出来棉布。
这段时间两家管事经常来朱氏纺纱厂看看,只要有新的纱线生产出来,流寇见了银子一样抢走,堆在自家的车船上。
为了运输上的方便,宋家和吕家在这段时间把织布机搬到永定河旁边,建造了新的作坊。
距离朱家的纺纱厂也不远,就在下游六十里左右的地方,不是两家不想靠近朱氏纺纱厂,主要是不敢太感接近王恭局。
虽然王恭局现在不生产火药了,只生产在京城里销量火爆的鸟铳,但是冬天的那场大爆炸给京城的官僚乡绅,带来的心里阴影太大了,不生产也是不敢靠近。
反正现在永定河旁边的上等水浇田,便宜的就像白捡一样,依靠永定河的水运便利,六十里和三十里没有多大区别,在哪都一样。
晚上,朱舜和三叔庆祝水力珍妮机增加到十台,宋家和吕家也在庆祝,庆祝织布作坊的大规模扩张。
不过,宋家和吕家在这个特殊时期,大规模招募纺妇的消息,被有心人传到了东林党那里。
琉璃厂附近的一座府邸,书房内。
工部尚书张凤翔站在一张紫檀雕纹书案前,手里拿着一支湖笔,平心静气的书写着大文豪苏轼的苏体字。
苏轼在书法上面的成就极高,被誉为宋四家,字体最大的特点就是用墨丰腴,给人的第一直观感受就是丰腴,很少见到枯笔。
张凤翔在苏体字上的造诣不浅,不可能产生枯笔的现象,更不要说是断笔了。
他今天写的这幅苏体字,全部都是断断续续的断笔,可见他的心境并不像他表现的那么平心静气。
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他得知了宋家作坊在这个特殊时期,没有主动遣散聚集在一起的纺妇不说,竟然还大量的招募纺妇。
已经超出五百的界限,达到了惊人的七百人!
书房内还有几张黄花梨桌椅,坐着十几位儒生,有头发花白的老儒生,也有人到中年的中年儒生,全是张凤翔这些年招揽的机幕。
今天难得的聚集在一起,就是为了推衍一件事。
所有的机幕都到齐了,张凤翔放下手里的湖笔,走到了主位:“今天把各位请过来,想必你们也知道是因为谁。”
“没错,就是因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