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征服者 > 第一百四十三章 太年轻了

第一百四十三章 太年轻了(1/2)

目录

“舜有臣而天下治,析义:舜有五位贤臣而天下太平,周武王则言其有治国之臣十人。

文王已经得到天下三分之二诸侯拥护,但仍然事奉殷朝,因此周朝的德乃是至德。

至德是孔圣为世人树立的榜样,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尧、舜、禹、文武周公,历代先贤一生为善,则‘天下之善皆归焉’……”

朱厚炜听的都快睡着了……

然而在场的大臣却听得面色越来越凝重,因为伦文叙析义之后才开论述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然而他的理解对此句多有不屑和讥讽之处!

这是什么?这是对先圣道德的质疑,甚至直接对孔圣的判解持不同观念。

理不辩不明,伦文叙的观点未必是错的,可在经筳这样的场合,如果质疑先圣却又不能自圆其说,那么后果必然是灾难性的。

由此可见,伦文叙已是胆大至极,因为不是辩经,所以他并不担心其他讲官跳出来和他打擂台,那么他只需要把自己的质疑说通透了,那么他在士林的名声必然一鸣惊人。

同样的道理,如果伦文叙没能将他的质疑甚至是讥讽给阐述明白,那么他必定会遭到士林驳斥,名声一旦臭了,这辈子前途也就玩完。

这是兵行险着,风险很大,但是收益……

未必有那么高……

因为经筳说到底不是讲给在场的大臣听的,在场的大臣谁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从无数的读书人当中通过一场场惨烈厮杀最后脱颖而出以后,才能主政一方甚至位列朝堂的?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伦文叙翰林出身,学问自是无可挑剔,但是想要凭借自己理解的一句圣人微义便折服旁听大臣,很显然那是不可能的。

只不过这些大臣也不会在不是辩经的时候去驳斥伦文叙,因为犯不着,你把伦文叙驳倒了,翰林院的脸面还要不要?这不是招翰林院的敌视?

要知道翰林院虽然清贵,可这里云集的可都是整个大明一等一的学问大家,十个当中有七八个都是出身一甲的牛人,想驳倒他们谈何容易。

最后发声辩驳要是败了,他们那张老脸还要不要了?

所以经筳析义的实际上就是给皇帝讲述经典中的深层次含义,如伦文叙这般添加个人感情色彩的现象极其少见。

只可惜不要说深层次含义,就算是浅显的字面意义朱厚炜都听的一知半解,在穿越后没几年,也就是他进入启蒙阶段后开始学习儒学的时候,朱厚炜可以说他将学渣这两个字表现的淋漓尽致。

弘治皇帝一生英明,可生的两个儿子,一个喜武一个喜匠,偏偏没一个对儒学感兴趣,詹事府的学问大家除了被气的吹胡子瞪眼以外,便只能在心里面喊朽木不可雕……

析义毕竟不是辩经,一辩起来就没完没了,伦文叙将‘舜有臣而天下治’讲完,这次经筳也就到了尾声,没有叫好更不存在赞叹,对于这番近乎离经叛道似的讲述,在场大臣没有出言呵斥,就已经算是给伦文叙给翰林院面子了,还称赞?想什么呢?

朱厚炜突然间有些怀念湖州了,也更加理解为什么在历史上朱厚照会挖空了心思想要逃出紫禁城了,更明白为何这家伙会把皇位弃如敝履似的扔给他了。

至尊大位,确实是尊贵到了极点,一念能控万千人生死,一句话出口便是宪章,然而尊荣的背后就是如山般的重责!

历史上的朱厚照不是没有责任心,只是天性让他不愿意背负弘治皇帝给他留下来的大任,但是他没得选择,只能在皇位上苦苦煎熬,用叛逆精神和满朝的大臣来斗智斗勇。

但是如今因为他的到来让朱厚照有了选择,更有了撂挑子的借口,所以他跑了,于是朱厚炜兴冲冲的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却终于明白了老哥的痛楚。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乐队的盛夏 开局入赘大唐李家 登上皇位的我很慌啊! 五百个郭靖 我去半岛当影帝 我被迫挖了邪神的墙角 从率土开始的崛起 穿越商家女的逆袭之路 掌门师叔不可能是凡人 跨越十二年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