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巧夺天工(1/2)
“户部如今略有余银,陛下如果每年耗费六七百万两,需要年时间的话,那么户部可以承建!”
杨一清说出这话实际上已经是妥协了,因为他知道皇帝说的对,银子放在库房里终究是死物,如果贪污不了,那么户部的那些蛀虫看着没准还要添堵。
只有把银子用出去,让老百姓富裕起来,然后再通过赋税收回来,这银子才是活的!
嘉靖帝不喜欢大的人事变动,比如他杨一清就在户部尚书的位置上坐了太多年,这在其它任何一朝都是难以想象的,但是也正因为他坐的够久,所以才能看的更透彻!
以后大明会不会再有财政危机,杨一清不敢说,但是他相信,至少在嘉靖朝不太可能会有,以嘉靖帝的敛财之能,要是让大明陷入财政困境,那当真是天大的笑话。
身为户部尚书,杨一清不愿意花费大量的银子去做遥遥无际的事,他也确实是防患于未然,可以前的大明再如何节省,也是入不敷出,可现在不节省了,户部每年节余的银子从一开始的四五百万两,增长到了现在的近千万两!
这就是皇帝说的经济盘活!
兴建基础建设,改善经商环境,制定商税标准,让天底下的商人都能便捷放心的去经商,如此一来商道想不昌盛都难,商业繁荣了,国家就能收取到更多的商税,而现在户部财政的最大一块就是商税!
短短几年时间,户部的结余就翻了一倍,可想而知,天下商业到了何等繁荣的地步。
有了银子,身为户部尚书的杨一清这腰杆子也直了,底气也足了,自然而然也就不用再当守财奴。
但是经历过苦,才知道甜来之不易,所以杨一清没把话说死,他把如今户部的结余库银当成储备,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会轻动,他也不管银子堆那是死的还是活的,也不管什么价值不价值,总之只要他一天还是户部尚书,就一天不会允许皇帝把手伸进国库,动国库的储备老本!
老本放那,那么每年还会有结余,这结余的部分拿出来支持皇帝的工程建设,在杨一清看来,已然是他作出的最大让步。
其实对于现在的朱厚炜来说,他即便要进行全面的,轰轰烈烈的基础建设,可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缺钱。
对于当前的基础建设而言,其成本主要是劳工和材料以及伙食,材料主要是钢材和混凝土,这两样都能实现自给自足,而劳工……
现在朱厚炜回想起当初让老哥去澳洲和美洲是多么的愚蠢,现在好了,老哥去祸害欧洲去了,大明将会源源不断的迎来免费的壮劳力!
朱厚炜现在相对于后世的基础建设,唯一能超过的就是免费人力,而且还是不担心消耗的那种……
所以朱厚炜可以毫不犹豫的进行大规模基础建设,比如建造大桥!
没有技术不怕,任何技术都是慢慢摸索出来的,华夏民族的匠人最不缺的就是探索精神,只要思路,然后给予足够的资源,保障匠人们没有后顾之忧,愿意承担一次次的失败,那么就没有干不成的事!
万里长城都能建,你说大桥修不了?笑话,华夏民族的修桥技术领先了世界几千年!
他让杨一清不要当守财奴,真不是盯上了国库,想要把国库给掏空了去,那没有意义,他只是让杨一清乃至以后接任户部尚书的官员知道当守财奴是多么的愚蠢,还有基础建设的重要性!
朱厚炜摊开了地图!
这是一张绘制的无比详细的大明山川地理图,地图上河流、湖泊、高山、峻岭、盆地还有平原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因为这是一张完全立体的地图,估计也是大明乃至整个天下唯一的一份完全立体而且还能详细到这等程度的地图!
以至于几位内阁重臣看到这样的地图,眼珠子都差点没掉出来!
“叹为观止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