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二章 多智而近妖(1/2)
“初衷就是分权!”朱厚炜斩钉截铁般说道:“分内阁之权!在朕看来,内阁这个本该是幕僚的机构,演变到今日,已然权力过大,甚至于内阁首辅与吏部尚书联手,其势已然不输宰相!太祖皇帝为何要废除宰相,朕无需多言,诸位爱卿也心知肚明。
大明需要的是能臣不是权臣,更需要的是相互协作的政治环境,而不是一个机构就能一言九鼎的绝对话语权,内阁分权本身就是为了杜绝权臣出现的可能!
另外也是分朕之权,天下乃朱明之天下,更是天下人之天下,内阁会犯错,朕同样会犯错,既然都会犯错,那么就应该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见解。
比如制定一项新的政策,这项政策对于大明是有益还是有弊,内阁就算拿定了主意,也需要拿给朕来决断,但是朕或者后世之君对于此政的利弊也不能清晰判断的时候,或许就会出现误判。
比如宋时王安石变法的青苗法,设立青苗法的初衷是什么?是为了能让百姓摆脱利益阶层的盘剥,给百姓在青苗不接的时候多一个选择的机会。
然而错误的施政办法以及地方官员的不作为导致明明一项本该可以成为善政的政策最终成了害民的恶政。
朕倒想问问,王安石错了吗?他没错,因为他的本意是好的,这也是他决心变法的初衷。
以司马光和文彦博为首的反对守旧派错了吗?他们也没错,因为他们意识到了王安石变法当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他们未必有多反对变法,但是他们知道弊端不解决掉,那么变法只是徒然。
所以在朕看来王安石变法的本质是对的但是没用,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功名利禄之心太重,他们想要通过变法来名垂青史,所以在不管弊端的情况下强行推动变法的进行。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王安石再强,他也只是一个人,他改变不了大势也看不到那么多的弊病,从而让大宋神宗一朝陷入无休无止的党争之中,最终也免不了在神宗殡天,王安石失去最大靠山的时候,新政随着人亡而政息。
那么那个时候如果大宋有议会呢?王安石作为议长,让司马光等重臣为副议长,召集数百官员成为议员,当王安石要施行哪一条法令的时候,将法令拿到议会上去谈。
比如这条政令如果推行,对天下有那些益处,推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和困难,另外在其中可会出现什么样的弊端等等。
这些东西光靠一两位重臣是不可能考虑的那么周详的,但是人多了就不一样了,集思广益嘛,意见罗列出来,然后想办法一条条去解决,最后将意见汇总交给朕来决断。
你们说,可还会有争执,要争在议会上该争的早就争完了,如果极个别的官员非要认死理,枉顾议会绝大多数成员的意见非要说自己是对的,有没有反驳的理由,那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为了抬杠而抬杠,甚至是为了邀名卖直,这样的官员留在官场何用!
朕要的是能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乃至解决问题的能臣,不是只会扯淡却一无是处的庸臣,这样的庸臣大明只会永不录用!
朕这般说,诸位爱卿可能明白朕的意思?”
四位阁臣都没有立即开口,很显然都在消化皇帝说的这番话当中的核心观念。
这一消化,没过多久就让让几人感觉到皇帝的思想简直如同瀚海一样深不可测!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几位重臣对于皇帝的观感的话,那么就是五个字。
多智而近妖!
其实对于绝大多数的官员而言,他们已经站在天下的上层,他们更喜欢稳定,最不希望看见的其实也是社稷动荡乃至王朝覆灭。
烈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二主乃是正统的道德底线,一旦王朝覆灭,那么对于满天下的官员而言就要面临一个艰难抉择。
是追随王朝殉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