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新的任务(1/2)
,登上皇位的我很慌啊!
随着刘晓峰这个职业倒爷的出现,群员们的动作明显加快了不少。
群里要说有钱,谁都比不过李元喆,他手里的大部分铜钱都给了国库,留下的钱财之中多是金银珠宝之类的硬通货。
有了钱,又有了产能处在爆发边缘的供应商,李元喆开始从刘晓峰手里购买巨量的水泥钢铁和一些民用物资。
原本计划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完成的水泥路工程立刻就能提上日程,一直在磨洋工的大明宫工程也突然加快了进度。
现在的大唐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却是很不稳定,李元喆的改革动了太多人的蛋糕,在一些驻军体系覆盖不到的地方,反对势力依然在暗中搞风搞雨阻挠新的行政体系的建设,而李元喆当下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培训新的基层官员身上,没有多余的力量去管偏远地区的事情。
想要有效震慑敌人,他就要发挥出手中军力的威慑作用,恰恰是不变的交通条件限制了军力的投送速度,所以他修水泥路也不是仅仅为了赚钱,更多的是出于对朝廷控制力下沉做的准备,他相信只要军力能快速到达的地方就不会出现大乱之。
之前他修好沽口到长安的路基之后就没有下一步动作的主要原因是水泥的产量不足以供应更多的道路修筑,只能等各地的水泥窑和采石场建好之后在开工其他的线路。
如今有了刘晓峰的出现,水泥的产量不再是阻碍,尽早的修好连接重要地区水泥路的计划就能快速实施了,也好尽快稳定大部分地区,让大唐真正的恢复正常。
大明宫之所以一直修的慢慢腾腾的,主要的原因则是缺乏足够数量的合格钢材,工业区的小高炉产出的刚虽然质量不错,但数量实在是不敢恭维,大明宫工程的主体建筑也因为钢材不足而进度缓慢。
李渊还是住在太极宫,李元喆身为人子也不可能抢老子的地方,只好住在东宫里,尽管东宫已经被他改造的十分宜居了,住起来要比太极宫舒服的多,但皇帝长期住在东宫好说不好听啊,皇帝的威严还是要的,尤其是在皇帝还没有立太子的情况下,尽早的把东宫腾出来也是对朝臣的一种安抚。
一个王朝没有太子,很多人已经开始在明面上议论了,李元喆没打算立太子,但做个姿态还是要的。
于是久拖不决的大明宫工程就这样突然加速了。
李元喆则是找来了房杜、唐俭、程咬金、李靖、裴寂、封德彝、武士彟、刘政会等重臣交代未来一年的安排。
说是安排,实际上李元喆只是说了三件事之后就当起了甩手掌柜,具体的执行还是让老头子盯着。
第一件事是加紧培训基层官员,完善官员的培训方式和内容以及对官员职责的再次明确划分,争取在天帝二年八月之前完成七道二府的行政安排。
第二件事是扩大新式教育的推广力度,只靠一个技术学院已经没办满足大唐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了,李元喆也没有耐心去等这批学生完全成长起来再去大面积推动工业的发展,就是应急他也得想办法尽快培训出一批能操作和维修机器的工人来,要不然他买的那些机器就只能在货架上吃灰了。
第三件事是重开科举选拔人才,只不过选拔的重点不再是文化专精的人才,而是擅长实务的人才,是那种拥有某项专长的人才。
书生治国不能说不好,但明显不适合李元喆接下来的安排,他要的是真正能做事的人,而不是满口之乎者也的文人。
培训基层官员和推广新式教育的阻力都不大,新的行政体系需要新的基层官员,新的生产方式也需要新式的工人,但用科举去选拔实务人才的命令却是受到了所有参会人员的反对,即便是李元喆服用了那可神奇的药丸,得到了让人纳头便拜的能力,但依旧是没办法说服这些人。
他们反对的原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