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石墨烯晶圆材料(3/4)
该是比较常见的。
相比较普通观众,各国专家观察的更加仔细。
贴合在单晶镍基底上的石墨烯,初看上去是黑色的,但仔细观察后会发现,那是因为石墨烯的层数太多而导致的颜色叠加。
如果将其从单晶镍基底上拆下来的话,整体颜色应该是半透明的,会带着一点澹澹的黑褐色。
颜色不是关键,各国专家感兴趣的,是这么大的一块石墨烯材料,是否整体都是单晶质。
这关系到这块石墨烯材料是否可以用来当做的碳基芯片的圆晶。
这才是最关键的。
石墨烯的制备并不难,但品质高、面积大、厚度适中的单晶质石墨烯制造相当难。
就这个主播手上的这一块,目测其直径超过了叁十厘米。
这么大面积的石墨烯单晶材料,如果质量没有问题的话,足够拆解制造成上百块石墨烯晶圆了。
晶圆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说,它是一块芯片最基础的东西。
硅晶芯片的晶圆就是单晶硅制造的,然后再通过掺杂、注入、刻蚀等一系列加工将其变芯片。
碳基芯片自然也不例外,材料不一样,制造方式可能也有些不同,但整体的流程却基本一直。
当然,这种彷硅基芯片的制造方法,只是碳基芯片制造方法中的一种。
目前各国常用的碳基芯片有两种制造方法。
第一种就是彷硅基芯片流程的。
第二种则是利用碳纳米管和透明石墨烯薄膜进行组合制造。
前者是研究的主流,因为后者以目前的技术来说还做不到纳米级别的制备,仅仅可以用来制造一些简单的功能芯片。
这也是很多人觉得石墨烯芯片是一个世纪骗局的原因。
因为这些人只看到了碳基芯片的一部分,和那些营销号没什么差别。
......
将石墨烯材料从高温冶炼炉中取出来后,韩元第一时间就目视检查了一下附着在单晶镍上的单晶石墨烯状态。
看一下厚薄是否均匀,有无明显裂缝等等。
当然,这只是初步的检查,等到通过化学溶剂将其从单晶镍基底上取下来后,这一块石墨烯还会通过专项设备进行检测。
中级工业设备应用知识信息给韩元带来的是完整的工业体系,对于石墨烯单晶材料的检测很是便捷。
升级过后的中央计算机中也有早已编写好的程序可以对其进行自动处理。
最终的检测数据会以报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可以让他清楚的看到每一项数据。
而且性能远超之前的纳米级中央计算机已经够小七短暂的使用了。
借助小七的帮助,这些数据上哪些地方有异常,都能被标注出来,大大的节省了韩元的精力。
.......
仔细的检查了一下后,韩元皱起了眉头。
第一次冶炼出来的石墨烯单晶材料整体厚薄还算均匀,透明度目测也在标准范围内,柔软度他也试了试,连带基底极薄的单晶镍可以轻易曲折。
但这块石墨烯单晶材料上却有两条非常隐秘的裂纹,宛如一个y字一样,横跨在整块材料中间,将其整体分成了叁大块。
裂缝很隐秘,要不是他视力极好,而且又对着实验室的灯光观察了好一会,都不一定能发现得了。
从石墨烯晶材上发现了裂缝,这让韩元预感有些不妙,感觉这次的石墨烯单晶材料冶炼可能出问题了。
材料上有裂纹,最常见的可能就是材料本身自带的张力导致的。
就像水泥路面在天气过冷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道道的裂纹一样。
想了一会,韩元还是决定先将这块石墨烯单晶材料洗出来,然后再来看看具体的情况。
不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