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三章、数字化(3/6)
的广告公司走一遍。
广告没什么发展机会,影视业更没有机会。
从1958年华囯电视剧正式诞生到1986年,华囯的广播电视业是一个完全封闭的行业,由国有、高度行政化的广告电视部门完全垄断运作,不仅不允许外资和民营资本介入,就连其他国有部门都不允许涉足,尤其是播出机构的市场准入更为严格。
1986年广电部发布了《关于实行电视剧制作许可证制度的暂行规定》,要求从1986年6月1日以后,制作单位向朝廷台和地方电视台出售、交换、赠送电视剧必须持有制作许可证,否则,朝廷台和地方电视台不得接收和播出。
这一规定基本就把民营公司排斥在制作市场之外,根本没有空子可以钻。
国家之所以这么规定,这是因为当下的电视剧几乎没有娱乐和经济属性,它只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服务。
之前,南易介入到《红楼梦》,纯粹可以说是赞助然后换一个鸣谢单位,只不过鸡贼的南易让文昌服饰对演员个人也赞助了一把,漂亮的服饰以及有荤有素的丰富伙食,通过这些博取到演员们的好感,很巧妙的把服饰广告植入到拍摄花絮里面。
包括之后望北传媒介入到《西游记》的投资,其实就是花钱买了《西游记》的海外版权,既不参与创作,也不参与发行,对朝廷台而言,望北传媒仅仅是一个购买版权的客户。
更早之前,文昌服饰在电影里植入广告也是一样,同样对电影的创作和发行没有任何发言权,甚至都不能算是一个可以站在同一平台高度上对话的单位,最多算是一个会钻营,通过“腐蚀”电影厂相关人士牟取利益的坏群众。
南易一手炮制的《疯娘》,看似从剧本到拍摄都有望北传媒的身影在里面出没,可这部片子实际上属于京影厂,望北传媒出钱、出力,但是最终影片本身获得的利益却和望北传媒无关。
也就是排除掉广告效应不谈,望北传媒是既赔钱,吆喝也没赚回来。
严格意义上来说,望北传媒的“传媒”二字纯属于无稽之谈,它实际上就是靠着人脉在投机倒把的倒爷皮包公司,也可以把它归类到文昌服饰的供销科、亚清公司的供销科旗下,它的内核就是在给商品搞促销。
或者也可以把望北传媒归类到金融财务公司,毕竟它也参与了一部电影的投资,只不过投资的回报既取决于票房,又仿佛和票房多少没多大关系。
事情的经过就是八桂电影厂立项拍一部电影,但是资金不足,于是,陈怀歌牵线,电影厂从望北传媒借了一笔钱用来拍片,电影赚钱,电影厂归还本息,若是亏钱,那就慢慢等,什么时候电影厂有钱就什么时候还。
别说参与制作发行,南易到现在就连这部片子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当然这倒不是对方没有告知,只是南易肯点头让宫雪借钱,目的还是为了建立人脉,借钱的由头是什么他并不关心,他只关心借钱的人是谁。
总而言之,目前不管是电影、电视剧、广告都还没有民营企业生存的土壤,而想要让这片土壤出现,并不取决于内部,而是取决于世界大格局。
以南易个人的眼光来分析,没有苏修解体、冷战对立结束、海湾战争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没让大家醒悟过来世界已经变了,过去的那一套已然过时,就不会出现一切给经济发展让步的局面,自然,影视业的口子也盼不来打开的那天。
虽然上辈子对影视业的发展并不了解,可九十年代末期到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国内的影视业是北方人的天下,确切的说是京圈的天下,这一点,南易还是知道的。
甫一开始,南易就没有想法深度介入内地的影视业,他目前看重的是影视剧的广告营销作用,以及将来会呈现出来的对商业地产的推动作用。
这两拨风口过去,才是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