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大航海时代的前夕(1/3)
郑和时代留下的航海士中,除了巩珍还没有满五十,其他的最小的都有七十来岁了——
巩珍之所以能鹤立鸡群,那是因为他从小便听闻郑和的故事长大,郑和返程之时,他还组织小伙伴亲自跑到港口处迎接,十五六岁便不顾他人反对,坚持随之登船出海。
这是一位天生就热爱海洋的人。
正是因为巩珍的存在,并且还处于壮年,才让朱见济为大明的航海事业大松了一口气。
毕竟其他人真的年纪太大了,虽然除了老到牙齿都掉没了的王景弘,其他老头都恨不得对着皇帝发誓自己还能带领船队纵横大洋,再走一遍当年的郑和航线,可朱见济怎么会真的相信呢?
他顶多敢让他们去教教宫里的宫人跟匠户小孩,培养他们的航海意识,然后带人走一遍日本、朝鲜航路练练手。
谁让这两国从古至今都和华夏有着海上联系,相关海路早就被人轮了不知道多少遍了,足够保证这群老头跟小孩的安全。
就目前而言,要想撑起大明的海上事业,还得靠巩珍继续发光发热。
而且朱见济还要努力的攒钱。
造船和招募船员也都是要钱的。
在海贸得到回本之前,出海的花销都得朝廷承担……
当然,有一部分也可以分摊给其他人。
出海做生意嘛!
那些跟商人有勾结的官员可以厚着脸皮面不改色的忽悠皇帝“出海不赚钱”,但这是占了皇帝不怎么出皇宫,不知天下情况的便宜。
其他的人,怎么可能相信这种鬼话?
朱见济相信,有不少人都眼馋海贸的暴利。
此时阻止大明商人大规模下海捞钱的,一来是大明开国后便定下的“海禁”政策,虽说这个政策的执行非常灵活,对某些权贵人物基本算作空气,但只要这个政策一日不被宣布废除,还是阻碍大明开启大航海时代的大门槛。
二来,是海贸路线问题。
海上航路长期被几个大海商把持,官老爷可以动用权力强行插一脚进去跟人分一杯羹,可别的小人物却是不行了。
他们必须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毅力去摸索,还要面临海上的种种挑战,有时候被海风一吹,就有可能分不清自己在哪儿了。
三来,还有海上强盗的问题。
现在的倭寇虽然没发展成后世那样威胁大明东南沿海的规模,但还是有几个“海贼王”存在的。
如果大明没有足够强有力的海军,不能把海上的强盗都镇压住,也会让一些想下海的人产生顾虑。
毕竟海洋那么大,要是遇到了什么危险,那就是绝对的尸骨无存,得成游魂水鬼了!
从古至今,几乎所有出海的渔夫都得在开船之前拜拜各路神仙,妈祖龙王齐上阵,就为了保佑自己能平安归来。
朱见济觉得,自己很有必要替大明的百姓解决这些问题。
他是有这个历史使命的!
于是在乾圣元年的五月份,朱见济于内阁会议上正式提出要着重训练大明水师的问题。
“眼下,蒙古已经不成气候,只要安心防备,离间各个部落,我大明便可稳坐钓鱼台。”
“没有蒙古人的冲击,北边的各个卫所、新建城池就能好生发展,而等这些地方发展好了,更不用将蒙古放在眼里了!”
以热爱种菜的中国人传统,既然我已经在你们家地里种了粮食,那怎么可以赶我走呢!
自古以来了!
农耕带来的坚韧不拔和持续长久,是游牧文化最大的敌人。
除此之外,朱见济还仿照大宁城模式,又在边疆的各城之中搞起了经济布局,让兀良哈以外的蒙古民众可以接受到来自大明的温暖阳光。
皇家的羊毛纺织厂已经顺着大明的北疆防线蔓延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