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八章 故人相逢(3/4)
根本……
看到排队入城的农夫中,突然多了数十个身高体壮的大汉,且个个牵着马、佩着刀,城楼上的守卒突然紧张了起来。
刚要喝问,李亮先行一步,递上了通关文书、守卒一看,是由夏州颁发。再一盘问,称是授夏州高刺史之令,来予奚镇守关信。
只是送个信而已,为何要这么多护卫?
不会是什么大人物吧?
心中狐疑,守卒尽职尽责的检查着关防,并诸人之传筹(户籍证明),甚至连容貌与长相都要仔仔细细的核对好几遍。
对如今的李承志而言,替李松等人造几个真实的身份不要太轻松,且真的不能再真,因此守卒验的再仔细,也查不出半丝问题。
就是轮到李承志的时候,城门幢帅稍稍的惊讶了一下,心想果然是大人物,不然仪容为何如此出众?
就是不知年纪轻轻,头发却先白了?
众人入城,李松与李亮并众家臣一道去了官舍,而李承志只带了李睿与李聪二人,往刺史府行去。
望着被薰黑的城墙、只修复了一半的城洞,李承志不由的心生感慨。
一年前,自己差点被刘慧真烧死在了城墙之中。
也是在那时,自己一箭射死了泾州刺史胡始昌,彻底与安定胡氏结下了死仇。
如今已是物是人非,胡氏日渐没落,而一年前几乎沦为庶族的祖居李氏,却如日中天。
那时的自己还懵懵懂懂,只想着保命,何时敢想有朝一日会贵为郡公、国之柱石?
暗暗叹着气,李承志不紧不慢的走在街城之中。
予关中而言,今年年成不错,风调雨顺,除年初的兵祸外,再无大灾。
身上有衣,家中有粮,民风自然就正。再加奚康生风行雷厉,恩威并重,吏治也算清廉,并无横征暴敛之举,故而泾州尚算安居乐业。
从城外遇到的那些农夫、城中正在关门闭户的商户的脸色上就能看的出来,幸福指数还是挺高的。
其实老百姓最容易满足,要求极低:无非便是吃饱肚子,遮住身子……
就这样慢慢走着,到天色全黑,街上出现巡夜的兵卒之时,李承志才不再游荡,去了官衙。
其实李承志刚进城,就有城门守卒报予刺史府。专负外事的官员听来的是只是一介八品参军,送的只是普通的信件。又见其并未第一时间登衙,猜知定非要事,故而并未在意。
又想着可能等明日上衙后才会来,故而连奚康生府上的扈从都未知会……
吏员看了看手里的令信,又仔仔细细的打量着李承志心,心里有些摸不准。
若是急报,自是有相应的令信和流程,也莫说张司马和达奚中郎了,就是见镇守奚康生也不在话下。
但只是平常的公务来往,明日送到衙中便可。你这天黑了又来又是何意?
你称与张司马、达奚中郎是故交,来拜访自是应该,但是也该投份拜帖吧?
且明明看着极是年轻,但又白了头,却相貌绝美,仪容极佳,一看就是世家公子……
吏员犹豫着,恭恭敬敬的朝李承志拱着手:“校尉稍待,且先允下官入内秉报一声。”
李承志客客气气的应着,还让李睿拿了块铜铤,予这九品小吏做利是。
他也知道很是冒昧,若非奚康生,而是遇到个心眼小的,且无任何交情的,怕是就会记在心里,
但军情紧急,李承志不敢泄了行踪,只能偷偷摸摸的跑来见奚康生了……
心里转着念头,听到身后传来一阵蹄铁落在石板之上的清脆之声,下意识的一转头。
十多个兵将各骑高头大马,簇拥着达奚走来。
壮了不少,也黑了不少。
胡须留的更长了,已然能握住捋一捋了,看着也稳重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