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蜀中(1/3)
四川、成都、巡抚衙门、正堂。
对于新任的四川巡抚文世辅来说,王泰为什么派他来四川,其中的深意他自然了解。
四川巡抚傅宗龙及蜀王被刘朝晖怎样礼送出境,他不得而知,兵临城下四字,估计颇为确切。但治理四川,却不能舞刀弄枪,必须施以善政。
流寇袭扰四川,已经成为历史,但吏治腐败、豪强暴虐、宗室骄横始终困扰。如今宗室问题解决,但吏治腐败和豪强肆虐,仍然困扰于他。
王泰委以重任,不治理好四川,他又如何报答知己之恩?
唯一让他放心的是,他身后有刘朝晖的上万大军可以依靠。
上任伊始,丈量田亩,捐弃苛捐杂税,发展盐茶丝产业,天府之国,膏腴之地,不应该如此贫困。
四川的井盐,上天赐予的财富,南宋产量已有六千万斤,到了崇祯年间,不升反降,只有千万斤左右,不要说行销外省,就连本省,也是远远不能供给。
官府分田分地,各处隐匿人口纷纷现行,就拿成都府来说,人口已经超过百万,如此算计下来,四川人口,最少也有五六百万。
一人年需盐量约 4 斤,光是四川本地百姓所需就已是两千万斤以上,川盐恢复壮大,走向周围省地,任重道远。
叙州府井盐,因地利之便,顺沱江进入长江,经重庆、三峡,东抵宜昌、武汉等盐运码头。
长江下游是淮盐销区,上游是川盐销区,中游自宜昌到洞庭湖流域,则是川盐、淮盐争夺的市场。国运昌盛之时,中央政府一般采取压制川盐、鼓励淮盐的政策,国运衰败之际,长江上游因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中央政府又靠川盐救国,鼓励川盐外运,故有“国衰则川盐兴,国兴则川盐衰”的怪现象。
此外,叙州富荣之盐取道沱江南下,入永宁河运至云贵川交界的永宁口岸储存,而云南东川所产之铜,大多由马帮载至永宁换舟,运铜之马回空之时,顺道驮盐回东川、昭通等地。
井盐之外,更不用说,著名的茶马古道了。
吐蕃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四川出产的茶叶、布匹、盐等,南来北往,需求量巨大。四川,不应成为江南丝绸的原料供应地。
四川,也可以发展自己的蜀锦产业。
盐税、茶税、丝税,尤其是盐税,更是重中之重。
大军拓殖海外,估计又要用兵关外,募兵、修路、造船,那里不需要银子。百姓嗷嗷待哺,那些豪强乡宦,贪官污吏,他们可不缺银子。
只要查下去,那些作奸犯科、恶行昭著者必然毁家纾难,吏治得以清明,官府也有进项,百姓也得以安居乐业。
如今尤为重要的是把四川的井盐恢复壮大,这也是巡抚衙门的第一要务。
目光扫向墙上的地图,文世辅的视线,停留在了叙州府的地方,眉头微微一皱。
那里的调研,应该差不多了吧。
“这真是大自然的馈赠啊!”
站在岸边,看着两岸矗立的一个个盐井,不远处就是富顺县城,毕业于“河南学堂”的王文斌,不由得发出一声惊叹。
从包里拿出详细绘制的地方地图,在上面准确地标出位置,并在本上详细记载下来。
他的这本册子里,记的密密麻麻,都是周围盐井的数量、大小、产盐量。作为新上任的四川巡抚衙门的调查员,这是他的职权范围 。
跟在他周围的,有同为巡抚衙门的官员穆良佐,以及富顺县本地的两个盐匠刘二兄弟。
“王大人,果然是高瞻远瞩啊!”
在穆良佐看来,这测量过的盐区,简直就是一座座银坑。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