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3.龙潭虎穴 344.弹棉花(下)(3/3)
接触的地方,渐渐的,棉花果然变得蓬松起来。
袁弘再一次惊了,“这弓还可以这样用?”
没人知道林彻是怎么想到把用来杀人的武器,变成了一个生产工具。
弹完棉花,林彻解释道,“同样,这也是演示原理,用来弹棉花并不需要真正的弓,只要做一把放大许多的竹弓便行。”
“明白,我明白了,这个也很简单。”
“到时候也不需要用手来拉弦,不然手都得拉烂,做一个木槌来敲弦就成了。”
“郎君想得周到,不过这竹弓若是太大,怕是一个人不好持用啊。”
“这还不简单,从背上伸出一根竹竿,用绳子吊着弓臂不就行了?”
袁弘闭着眼睛想象了一下,很快睁开双眼,冒着亮光,“没错,这法子简便易行,郎君真是大才,随手间又解决了一个难题。”
“小意思而已。”
林彻也没啥好得意的,毕竟又不是真的他想出来的。
这一切,都是来自于华亭本地人,一个传奇人物,‘黄道婆’。
历史上,黄道婆对促进长江流域棉纺织业,以及棉花种植业的迅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后人誉之为‘衣被天下’的‘女纺织技术家’。
正是因为她,才有了闻名天下六七百年的‘松江布’,直到鸦 片战争后,机制洋布的大规模冲击,才渐渐没落。
林彻心中算了算,黄道婆这时候恐怕还流落在海南岛学技术呢,要是沿着历史轨迹,差不多得三十年后她才会‘学成归来’。
不过,林彻完全可以主动去寻找她,并且更积极的吸收那里少数民族的纺织技术。
想着想着,林彻又想起了黄道婆对纺纱机的改革,似乎也不是很难做到。
便向袁弘问道,“你现在用的纺纱机可是以前用来纺麻的?”
“正是,略微有些改变,但是大体还是一样的。”
“是一个纱锭?并且用手摇的么?”
“正是。”
“其实,可以改为脚踏啊,找些工匠研究一下,这样一来,脚踩的力道总要比手摇更大,而且还可以空出两只手来抽纱,那不就可以多加两个纱锭了么。”
“那岂不是一个人可以顶三个人用了么?我回去就找人按郎君说的改。”
袁弘眼前推开了一道大门,跨过门,便是他梦寐以求的世界,棉布彻底淘汰麻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