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磨石为玉 > 第二百二十四集?座师和大学

第二百二十四集?座师和大学(2/4)

目录

的考生,要在今年秋天为了进京会考的名额,展开拼杀。

按着原先的录取率,最有能进京的,不过四五百人。

李修打算开个“恩科”,这两万人不论年龄和学识,他打包全要了。

“才两万?”

百官听了这话,好悬没骂娘。两万不少了!这可是两万读书人啊。

李修撇下嘴,千万考生听说过没?瞧你们那副没见过市面的样子。

“太少!不够!”

真不够,这个数字背后,隐藏着一个事实,文盲有的是。这个事实的背后,是知识的垄断。顺着这个逻辑推到底,就是官员阶层的垄断。

反向来看呢,知识的垄断,又会造成教育资源的垄断。你敢相信课外班有一天会上市?他们一旦上市成功后,是何等局面?公立学校无师源,百年大计毁于金钱。

李修趁着百官被他的不够言论眩晕的时候,抛出了自己精心准备的“缰绳”:“这两万人我全要了!但,不是让他们有了进京参加什么会考的资格。而是,他们有了上学的资格。”

就着铁路的堪舆图,李修拿过秦峰手里的小棍开始指点江山:“他们学了十年就够了么?不够!他们只学会了一种知识,远远不够担任华夏新朝官员的标准。”

台下已经炸了锅,百官们可是议论纷纷。督帅为了打死儒家,可谓是用心良苦。两万生员要回炉重造,真不知道传出去会引起多少的轩然大波。

李修对轩然是谁毫不关心,用小棍在地图上开始画圈:“西北和北方除直隶和京城的生员,都去金城。那里是我把原西域大学整体搬迁了过来,大学名为金城交通大学!”

说出这个名字时,李修热泪盈眶!母校,我能做的就这么多了,百年名校路,从李修起始。照片都不够我的资格了,要半身的塑像立在校园门口。

平复了一下心情,又在中原画了一个圈:“直隶、江南、中南的生员,集体进京。原京城国子监改为京都国立大学。

西南、华南和海外的生员,去金陵。金陵师范大学等着他们的到来。”

没什么选择的余地,必须拔苗助长。北九省和西北的学子们,受教育资源的限制,本来就稍微弱一些。何不让他们直接学起算学理科,走一条技术的路线。他们的生存条件又比较艰苦,不怕吃这些苦。

西南、华南则要去学如何为人师,目前来看,数那里识字的人少。扫盲才是他们这些生员要为家乡做的贡献。

至于生员质量最高,数量也最多的京师直隶和江南三省,百家争鸣给他们玩最合适。李修对年轻人是未来这句话,理解的最为深刻。他们是可以被重新铸造三观的,面向未来的人群。

“学制四年。毕业后,方可参加录取官员的考试。”

三院十八部和三十二省官员,沉默片刻后,猛地爆发出巨大的声浪。

无一例外的都在反对,反对理由不尽相同。

为什么反对?

李修站在台上心里冷笑,科举制度最后形成的是什么?

官僚集团的门生制度,被自己用大学给打破了。这才是他们最受不了的地方。

什么为国取材,你成不成才与我何干?我要的是你认我为座师!

以后不管到哪,你都是我的学生,哪怕我一天没教过你,但你也是从我手下考过试才有的功名。就凭这个关系还不够吗?

天地君亲师的时代,谁敢违逆老师?

正所谓生员之在天下,近或数百千里,远或万里,语言不同,姓名不通,而一登科第,则有所谓主考官者,谓之座师。机巧成俗,府史之属善阴阳,上官百相欺骗也,即座师为公虑之。

简单点解释,官官相护的孵化器。

就屋里这些人来说,谁还没几个学生,正是这些学生和他们的相互作用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我在诡秘之主打破次元壁 只有我能用召唤术 我,木叶的人生导师 文娱从心动开始 重生之娱乐教父 大汉:开局震惊了汉武帝 太古龙尊 开局签到地煞七十二术 洪荒:我食铁兽,被后土偷听心声 讲真,这才是御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