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集 引争锋,姐弟终相见(2/3)
下茶碗,笑对贾母言道:“修出身那样的家族,千年来这样的事端,比比皆是,这也是传承的一种手段。赵家太祖太宗的故事,岂不闻乎?老太君,修只求偏安一隅修身读书而已,等到大比之时,自是我脱困之日。偌大的荣国府,容不下小子一张书桌乎?”
贾母看看还在想着这事的大房二房四口子人,心中一叹,点头答应了李修:“既如此,马房归你了。老身把巷道封住,开了后院门给你行走。明着是一府之地,实际却是两家人。还有,今日有个龙禁卫要来寻你,是襄阳侯的后人。老身也不想多事,自会命人引着他去寻你。你与珠儿媳妇是五服的兄弟姊妹,她在我家守着寡,难得有你个娘家兄弟在近前。老身准了你们姐弟相认,却不与我家有什么瓜葛。如此可好?”
李修起身拜谢,长袖一挥,转身就出了贾母的屋子。留下一地鸡毛,让他们自己去撕扯吧。
他还没回马房呢,姐弟可以相认的消息,就传到了李纨的院中。
薛宝钗就等着这消息呢,头一个给李纨道喜:“珠大嫂子,妹妹给您四个字。苦尽甘来!有娘家兄弟在,又是那样一个让人无奈的人,您终能排遣心怀了。”
李纨痴痴的一笑,贾母准了姐弟相认,也就是说李纨可以面见李修,还能常来往李修的住处。对她而言,不啻于能回娘家一样。
惜春却有了疑问:“宝姐姐适才说的那样一个让人无奈。不知是怎样的那样啊?莫非姐姐见过他?”
李纨眼神一动,后知后觉的想起来今天的宝钗确实有些不一样。
宝钗则早有准备:“我哥哥受他指点颇多,自然就总提起那人那事。我听得耳朵都起了茧子,原以为是个外男不敢在姐妹面前提起。不成想,转了一圈,成了自...”
刚想说自家人,猛地发觉这话有些让人误会,及时的改口说道:“自己身边姐妹的亲人,真是可喜可贺。”
话音未落,平儿就挑着帘子自己进来了:“宝姑娘说了可喜可贺,你们还不去前面贺喜一下咱家的娘娘喜事。快随我来,湘云妹妹在老太太房里苦苦等着你们,好些夫人们也等着见见你们姐妹。”
三春与宝钗无奈,身为女儿家,这样的应酬是必不可少的。纷纷起身与李纨道别。
李纨忽然拉着宝钗的手,亲自送她出门,宝钗紧紧手心,坐了平儿准备好的抬轿,在一群丫鬟们的簇拥下,花枝招展的走了。
李纨作为寡居之人,这样的喜事,她都是避之不及的。久而久之,贾府上下也都习惯了见不到珠大奶奶才是正常的局面。
这恰恰是李纨藏拙养育儿子的谋略。丈夫贾珠走错一步,险险害了全家。被公公贾政失手打死后,李纨就把贾蘭藏在了自己身后,又慢慢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没了爹的贾蘭,存活太难。
她是二房的长子长媳,又有贾蘭这个二房的长孙。
贾政的二房不论如何走向,只要贾蘭还活着,贾宝玉想拿走二房的一切,简直是不可能。
除非,也来个兄终弟及,或是赶她们娘俩出府,给贾蘭除族。
能吗?
李纨断言,不能。
只要自己不给任何人抹黑她清白的机会,贾家根本不敢撵一个节妇出府。
节妇对贾家而言,是最大的名声。
夫死从子活下去,皇上都要给贾家门前立一个牌坊。
李纨能忍寂寞,难的是活下去。
随着贾蘭一天天的长大,酷爱读书的他,早晚有一天要与不爱读书的宝玉叔叔对上。贾蘭若是先有了功名在身,那对宝玉来说的话,真是一个自己作死的局。
贾母再偏心,王夫人再狠心,都不敢把有功名的贾蘭如现在一般的抛之脑后。
二房的家产,自礼法而言,自族律而言,都是有功名的贾蘭的。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