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集 枉死市外忆东坡(2/3)
交给学士看。写的不佳者,当堂击臀,还要被喝骂为枉死市叔孙通之徒子徒孙。
当时天下谁不知道这句话,当着程颐的面骂的他,也是苏、程二人结怨的起始。
单说听政、学政这件事,苏学士真是功莫大焉。把埋首在故纸堆里之乎者也的学子们,生生拉回了人间,从点滴开始重新学起,识五谷,知节气,懂律法,通人情。虽只有一年的教化,也留下了通实务的学风。
现在李修旧话重提,无欲则刚的教习们,焉能不感兴趣。
撇下李修,围住了许原,纷纷劝说他可以一试。
许县令心动是真,可还有些顾虑:“本朝没有先例,我一个小小的昌平县开了先河,朝中不知可有训斥?”
教习们七嘴八舌说不到点子上,还得是贾雨村,把书里的书本一合,啪的一下扔在了案几上,哈哈大笑起来:“变则通!圣上欲寻的就是变化之道,身为臣子的,看不到这一点上,也难怪你还做着个知县。”
许原倒吸一口冷气,连忙站起身冲贾雨村拜了下去:“下官受教了。”
“可不是我教的你。”贾雨村不受他这一拜,指指李修:“本朝以武功坐住了天下,也该是文华一脉上出些妖孽了。”
李修也不要这个虚名,站起来与许原一拜:“明日一战,还请许父母多为照看林家女。至于说听政的事,学生不过是抛砖引玉。各位大人自会有成算。”
许原不懂李修的套路,还以为他居功不自傲呢,被教习们当场戳破。
“别被他一副君子模样骗了去,哄了我们来后,连家小都被他暗地里给迁了过来。说的好听是不忍见我们与家人团员不得,实则是我等如今回趟国子监,想不回来都难。”
李修怎么肯认账:“先生们可是当着圣上的面,亲口答应了要多多出力的。学生解了先生们的后顾之忧,难不成还错了吗?居京城大不易,省下些房钱留给家人们不好么。哦~~~我晓得了,是不是此处无有红袖添香,害的先生们不能多找师娘了?”
“住嘴!”
“黄口小儿发此浪言,当罚!”
一片喊打喊杀声中,李修狼狈逃出。拍拍身上的脚印,呸了一口,扬眉吐气的去寻王甲礼他们。
李修知道自己是去不得京城的,能去他也不去。他如今是能躲就躲,快些熬过去明年再论其他,小胳膊小腿的,实在是拧不过朝堂那些人。
与小霞打个招呼,两个叔叔家的女儿李玟、李琦一路小跑出来,都是十一二的年纪,最是好动的时候,李修约了她们去骑马,怎么不让她们两个江南女孩儿喜欢。
李婶娘听说女儿又去骑马了,愁的是唉声叹气,都这么大姑娘了,一点也不知道安分。在家的时候还好,一到了京城,尤其是见到了族兄李修后,简直就如出笼的鸟雀,整日里叽叽喳喳的不停。
李纨和黛玉笑着劝她不必担心,两个妹妹是跟着李修才这样的,一旦回了内宅,都是安分守时的好姑娘。
李婶娘叹口气:“你们叔叔也是,修儿请他来出任掌院,他偏说晚些再来,把我们娘三扔到这里,又不知道去了哪里,何时才能回来。”
黛玉笑言:“婶娘勿恼,是去了敦煌。世兄又攒了好些粮食,偏他惹了事走不得,只能劳累族叔运一趟回去的。”
李纨哎哟哟的说好:“瞧瞧,有这么个活宝贝在,修弟能走也舍不得走咯。”
李婶娘瞧着黛玉笑了起来,越看是越喜欢这姑娘。
黛玉哼了一声:“越来越没个姐姐的样儿,姓林的就要被你们姓李的欺负吗。等着我收拾那小姐俩去。”
话音未落,雪雁进来回话:“许家夫人许完愿了,正在过来。”
黛玉起身:“我去接一接,婶子您安坐片刻。李姐姐还不去做个伙头军,今个都茹素,又要亏了账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