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戚城血战(2/4)
左军,各领三万兵马,为左右,他自领精锐六万人为中军。 契丹人的兵力,刚好是晋军的一倍。 此刻从石重贵的视线看去,契丹兵马彷佛无边无际一般。 由于他们的马匹数量极多,因此虽然人数只比晋军多六万,但从视觉效果来说,起码比晋军多两倍以上。 这石重贵本来就不是很精通军事,此刻看得契丹人如此之多,脸色就变得惨白。 他有些怀疑高行周和虎刺勒等人,是不是在忽悠他? 这噼天盖地的契丹军,怎么可能轻易被打败? 不过,好在指挥作战也不需要他这半吊子来,因为宿将安审琦、高行周等人都在石重贵身边。 前面说过,石重贵有个很过人的优点,那就是他在关键时刻还是很拎得清,也知道专业的事,就该让专业的人来做。 这家伙,虽然贪财好色喜欢玩乐,容易被豪言壮语激动,但并不是傻子。 若是生在太平盛世,怎么也能做个明穆宗朱载坖那样的享乐之主。 但可惜生在五代乱世,接手的还是个儿皇帝王朝。 安审琦等见石重贵有些被吓愣住了,当即也不多话,直接就拿过了指挥权。 现在晋军六万人沿着黄河一线摆开,营垒都才插上鹿角不久,势必不能死守。 因为身后就是黄河,毫无纵深空间,要是守寨的话,一旦有任何一处被击破,那就有立刻被赶下河的危险,必须要大军前出,尽量留出调动的空间。 而且这可是五代,兵爷们能野战绝不守城,契丹人虽然人数多,但连败三场,实在威风不起来,他们可不怕。 在安审琦的命令下,晋军大开营垒,拔营向前,主动去迎击契丹军。 戚城城楼上,十余面大鼓同时敲响,传令兵如同飞舞的蜜蜂一般,把军令传递到各处,各支军队的认旗,不断立起。 军官们随着鼓点,控制士兵的步伐,最前面的都是身着铁甲的精锐,虽然不能如凉军般走出万众如一的军阵,但也相当不错了。 张昭麾下的凉军,可是在军阵这方面有系统训练的,晋军能三日一操,就算是勤勉了,哪有时间费那个劲练习队列。 此时耶律德光也在观察晋军,他见晋军军容严整,倒是没多惊讶。 虽然耶律德光的军事是太宗之中的耻辱,但比起石重贵这种二代目,那还是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这晋军前军严整,俱有铁甲,但是后面的就不行了,而且缺少骑兵。 六万大军中骑兵不会超过一万,还颇为分散。 契丹人打这种步兵多的军队,就算打不过,退走还是没问题的。 “陛下,东边就是通往浮桥的小道,天兵若能占据彼处,就能绕过晋军,直达大河浮桥。” 耶律德光身边,一个在脑袋上扣了一个契丹式皮帽子,但是身穿汉式皮袄的中年人,正指着戚城东边一处说道。 此人名叫马破龙,是戚城的本地人,是在看到耶律德光的皇帝仪仗后,主动出来投靠的。 由于他是本地人,因此知道戚城东北有一处隐蔽小路,可以通往戚城之后的浮桥。 这样耶律德光大为心动,小道虽然难行,但只要能穿过,用数百精兵控制浮桥,切断晋军退路,必然能让晋军直接崩溃。 于是耶律德光首先做出了调整,他命令属珊军抽出一千精骑,先行突击戚城东北角的晋军。 中军以龙军、凤军和鹰军出三千甲骑勐攻晋军中路。 甲骑身后,再安排燕云汉军和渤海军等步军连环而进。 左右两翼则出轻骑,绕过晋军前军甲士,包抄腰部。 卯时末(上午七点),契丹军首先发动了进攻,属珊军一千精骑率先绕过晋军正面,往东北而去。 耶律德光以为晋军不知道这条小道,但实际上,晋军早有准备。 属珊军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