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 淮泗英豪尽入吾彀中矣(2/3)
“你回去吧,这是赏你的,告诉左右乡邻,今年的博征不征了,从明年起,官田也不用你们种了。” 译者翻译之后,农夫刚开始还没什么反应,好像是有点懵。 等到译者说了第二遍以后,农夫才勐地一震,他难以置信的看着张昭,噗通一声就跪下了。 “官人说的可是真的?唐国的官人,能听周国天子的话?” “哈哈哈!”张昭笑了几声,看来这农夫并不傻,能知道他是谁,也还算有些见识的。 “某听说唐国王不是个好王,特意发兵来为尔等求个公道,那刘彦贞不是好人,已被某杀了,以后你们就可以安居乐业了。” 这话有点文绉绉的,不过译者自然会翻译,农夫听完,呜咽着就在地上噗通噗通的给张昭磕头。 张昭怕他把头给磕坏了,赶紧让人扶起来送了出去。 农夫刚出去,乡间耆老立刻就噗通一声,也给张昭跪下了,嘴里已经开始呜呜呀呀的嚷开了,无非就是天子仁义之类的。 作为感受南唐压迫最深的乡间小土豪,他更能理解张昭口中的话会有什么威力。 似刚出那个农夫般,除了一点子力气可以压榨外什么都没有的,从来就不是被压榨的主力。 况且就是这样的农夫,在平民中,已经算条件好些的了,其他人能榨出什么油水? 所以历来被刮油水的,就是耆老这种有一点资产但不多的乡间小地主和小富农。 而在淮南,如同耆老这般的民户,没有三万也有两万。 他们在乡间有话语权,也就是说话有人信,有人听,能准确的动员到敢去打仗的丁壮,能出远门去知道外面的动静。 要是周国天子真的可以废除博征等苛政,他马上就可以获得这样二三万户富户的拥戴,加上周军骁勇,立足淮南七州二十一县的资本就有了。 “陛下真愿意取消博征,废除军田?圣人可知道,每年唐国要从这上面收走多少钱粮? 没了此间钱粮,圣人就算攻下了楚州,将以何飨士卒?” 不过耆老还未说话,他身边的文士说话了。 张昭这才仔细观察了这个书生,只感觉此人站立如松柏挺立,眉宇间英气乍现,态度不卑不亢。 看着是书生打扮,但腰间挂过宝剑的蹀躞带格外显眼,显然并不是那么文弱。 张昭感觉对面之人可能不是凡人,于是把手一拱,“未知先生大名?” 书生眉眼一动,几分讶异的陡然显露在了脸上,随后对着张昭一揖到底。 “南国边荒野人,何德当天子一问,某姓张单字威。” 张威?张昭想了半晌,脑海里确实没回想起来五代有这么一号人。 不过他的感觉是不会错的,对面的书生,不是个普通人,很可能是历史上壮志难酬的那一类吧。 想到这,张昭把手一伸,“既然是本家,那就请坐下说话吧。” 结果,张圣人万万没想到,对面的张威却把手再次一拱。 “边荒野人谢过圣人赐座,不过圣人还未回答野人之疑问。” 张昭懂了,他知道为什么这人在历史上没有过什么名堂了。 就凭这臭脾气,连张昭都被噎了一下,心里有点生气,换一个君王,谁能容得下? 不过,对于张昭来说,礼贤下士从来都不是问题,一来他出身底层,且生在至少倡导人人平等的后世,因为心里就没有过高傲两字。 二是他从历史书上,电影、电视、小说中,看过太多关于礼贤下士的情节、文章了,对这方面,有足够的心里建设。 因此在面对这种直接怼脸的问话中,他还能哈哈一笑,脸色不变的说道。 “这位舍人还真是快人快语,那吾就告诉你,以博征掠夺百姓,以种军田役使民力,此乃暴虐苛政,君王所不取也。 唐主李璟无知小儿,是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