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给节度使职位的最重一击(1/4)
绍明二年,二月二十五,经过广泛的讨论,甚至连神都洛阳和东京开封府周围乡野的坞堡大族,都征求过意见以后,张周的政治制度改革全面出炉。
中央层面,现有的三省中,中书省的中书令不再常设,也不再是中书省的官长,而是一个名义上的职位,相当于后世的荣誉主席。
中书省放弃了左右散骑常侍、左右司谏、左右正言等监察官职以及相对应的职能,把这部分监察和谏议的权力,全部交给了门下省。
自此门下省的监察权得到了扩大,但是门下省的城门郎这种掌管都城、皇城和掌管宝印、颁布敕命、赏赐旌节权力的符宝郎,则给了中书省。
中书省以中书侍郎为首,事实上变成了皇帝的私人幕僚机构,中书侍郎以下,职责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称为章台,是皇帝的参谋、秘书机构,以中书知制诰为首,下设中书舍人六人对应朝政,又设若干主事、令史。
另一部分为称为鸾台,主管皇帝的私人财产和亲军,下设锦衣亲卫指挥使司、侍卫马步亲军指挥使司以及内使府。
锦衣亲卫分南北两军,北军负责国内调查、探奸、以及充做皇帝的仪仗队。
南军负责对外的情报工作和信息收集,设一正三副指挥使。
侍卫马步亲军指挥使司,统辖皇帝剩余的亲军七卫和憾山都。
侍卫马步亲军都指挥使不常设,由亲军左右羽林卫、左右金吾卫、左右龙骧卫和左千牛卫的指挥使以及憾山都指挥使轮流担任。
轮到谁宿卫番上,谁就是侍卫马步亲军都指挥使。
内使府则是皇帝的私人资产管家,首领为内使令,主管皇帝的白糖、冰糖、棉花、河西商路、兰若钱庄以及各地的皇产皇庄。
看出来了吧,中书省下的章台与鸾台,实际上就是皇帝的司礼监和东辑事厂。
而且看起来位高权重的门下侍郎没有皇帝授权,不持节的话,是不能管理鸾台事务的,这就避免了中书侍郎成为东汉那样的开府大将军。
而通过这样的政军两只抓手,张鉊将最核心的权力,牢牢抓在了自己手中。
并可以用内廷对外廷的人才形成虹吸,连科举之路以后都是单独的,有什么大才,先到中书省听用,再放到外廷去,以此笼络人才。
而在门下省独自掌握了监察、谏议之权后,为避免监察权全部落到门下侍中手中,张鉊并没有废除御史台。
而是让御史台主管监察高级京官以及派出御史巡访地方,让门下省负责向皇帝谏议、封驳、承旨,并监察在京中低层官员。
当然门下省也有监察高级京官的权力,这是张鉊特意让双方的职权稍有重叠,免得他们各自独霸一方。
而尚书省,恰恰是此次改革收益最大的一方,张鉊将自己兼任的尚书令让了出来,因为他实际上已经是中书令了,张希崇就得以出任尚书令。
尚书省由尚书令主管全部政务,成为了事实上的丞相,呃..或者说应该是明代的首辅大学士。
因为对于监察这一块,还有门下侍中和御史台在分他的权。
张鉊为了加强尚书令的权力,还决定给尚书令加同门下事,使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管一管门下省和御史台的事情。
不然堂堂政务之首的尚书令完全没有监察权,干起事来必然处处受到掣肘,那也太难看了。
同时尚书省的左右仆射官职被废除,六部长官左侍郎直接升级为尚书,下面再设立左右侍郎以及其他佐官。
而大理寺这个在五代基本瘫痪的机构,张鉊也给搬了出来,主要负责地方各州县重要案件以及京畿案件的最终裁定。
以御史台、大理寺、刑部为三法司,这是来分尚书省刑部之权的,免得刑部过于强势。
此外张鉊又设盐铁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