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发这点可不够(2/3)
办出来,但是办公室和人员招聘都进行得七七八八。至此,公司已经在15个省市,都有了分支机构。
即便各地还只是个草台班子,但只要运作一段时间,慢慢就会正规起来。尤其是各地的财务和人事来总部接受培训后,陆泽的掌控力就能逐渐渗透下去,分公司会更快的形成战斗力。
又过了几天,县里找了个周末,组织了一场摸底考试。三所公立中学,加上一所私立中学,四校进行联考。
摸底考试的卷子,县教育局号称是从高考名城黄港市弄来的《黄港密卷》。拥有百年历史的黄港中学,曾经创造过一段长达30年的“高考神话”。比起横水,黄港才是更早因高考而闻名的城市。
这个神话开始于1979年,那一年黄港中学参加高考的尖子班,23名学生全部考入重点大学,并囊括当年荆楚省总分第一、二、三、五、六名。
在黄港中学的鼎盛时期,高考力压其他县市,多次霸占省高考冠军。出众的奥赛成绩,更是构建了黄冈神话的灵魂。
即使往后20几年,只出过一两位省高考冠军,被媒体评价跌落神坛。但黄港中学在高考上一直保持着极高的升学率和重点大学录取率。
陆泽记得媒体在2019年报道过,黄港中学的重点大学率高达96.6——神一样的成绩。光凭一个学校,就打造了一所城市的ip,黄港中学可谓是先驱。
不过,后来黄港中学曾在网上辟谣,《黄港密卷》并不是黄港中学的内部训练真题。而是黄冈当地的一位优秀教师,带着名师团队一起弄出来的市场化教辅产品。
类似的产品,还有后面流行的《横水金卷》,也一样和横水中学没半毛钱关系。
十几年后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黄港的考生埋头做着《横水金卷》,而横水中学的考生努力刷着《黄港密卷》。在辟谣之前,大家都以为自己搞到的是对方中学的真题。
互联网发达的年代,这两个市场化产品都能忽悠那么久。更何况在1998年,想辟谣也没那个传播力。因此这几年,县里都会用《黄冈》来组织一场摸底考试,测一测学生的真实水平。
这场考试会模拟高考,彻底把学生们位置打乱,分开进行测试。学生分在不同的教室,由两名老师严格监考,基本不存在互相抄袭的可能。
陆泽前世,也正是因为这场摸底考试,让三个死党的成绩现了原形。也是从这场考试之后,四人才真正开始发奋图强。
可重生后的现在,压根就不需要考试刺激,张伟、何峰、刘川他们在陆泽的督促下,早已经开始努力了。
周六早上8点,模拟考试正式开始。
陆泽留在自己班,张伟分去了(3)班,而刘川和何峰一个在(5)班,一个去了(6)班,都没在同一间教室。分开前,仨死党颇有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感觉。
因为据老师讲,这次《黄港密卷》的题目难度很大,他们三个有点心虚。
刘川一脸凝重地对陆泽说:“陆泽,这次考试大家要是能超过上次月考的成绩,你必须给兄弟们发一次分红才行。”
“呵呵,只要能比上次考得好,我一定给大家发分红。每人一千,一分都不会少。”陆泽立即笑着答应。
刘川不干了:“我们这么努力,发这点可不够。”
“那你想要多少啊?”陆泽无所谓地反问道。
刘川笑得很鸡贼:“切,你当我不知道吗?手帐生意赚了大钱,你居然还把兄弟们蒙在鼓里。必须给我们这三个股东,每人发五千分红。否则,怎么对得起公司上千万的营收?”
“什么?上千万!”张伟睁圆眼睛合不拢嘴。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