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雄心野望(1/3)
河北的宋军陷入了恐慌,半年前,御驾亲征的大军都在辽人的偏师面前溃败,在半年之后,辽国就能组织军队来进攻宋,禁军的精锐大多撤回了汴梁过冬,这些河北的地方军,是难以对抗辽国皇帝耶律贤率领的辽军精锐的。
韩匡嗣率领的前部兵马很快就突破了昔日的分割线,涿州之类的州郡,都被他直接拿下,有一二敢于据守的城池,都被迅速包围。
根据徐咏之的建议,最好是能够说服这几个城池开城,缓缓前进,但是韩匡嗣不愿意,他希望进军再快一点,如果是耶律斜轸或者别的部队在别的位置取得了突破,那宋王的称号和汴梁的浮华,就不是自己的了。
韩匡嗣分兵困住了据守的几个县城,大队辽军直扑真定府而去,这里自古就是河北南下的要道,今天归石家庄管辖。
“按照这个速度,明天就能见到安济桥了。”韩匡嗣笑着说。
韩匡嗣说的安济桥,是隋朝制造的一座大石桥,在真定附近,后来它又矗立了一千多年,写进了小学语文课本,叫做“赵州桥”。厽厼厽厼
“耶律休哥大人,”韩匡嗣笑着对徐咏之说,“你觉得我们大辽兵马的速度如何?”
“确实很快,但是背后那几个据点,我觉得还是应该尽快打掉。”徐咏之又提醒了韩匡嗣一次。
“那种规模,一两千守军,成不了大事,而且宋的禁军尚可一战,厢军嘛……”韩匡嗣轻蔑地笑了笑。
韩匡嗣说的是实话,各地厢军里最强壮的士兵,都会被皇帝派人选入禁军,这样禁军就能够对地方形成压制,这是太祖皇帝赵匡胤时候形成的规矩,那时候的大宋禁军依靠水路,能够极快地出击到山东、湖北、和江南各地,所以在首都放一支强军,已经够用了。
等到这些地方逐一安定下来,大宋首都汴梁驻军二十多万,但是要运送到河北、山西,都是非常缓慢的,所以兵部和枢密院也曾经有过建议,让禁军在河北山西屯扎,但是这件事始终都会争吵不休,如果在这里放了禁军,就要有都虞侯、都指挥使在这里指挥,日子一久,兵将互相熟悉,兵就不是皇帝的了,而成了将帅的,这又是唐末和五代的覆辙。
但是徐咏之知道有一支厢军,比一般的禁军还要强许多,这支兵倘若不碰到自己,也就罢了,如果碰到的话,就会非常头疼。
这就是他的旧部,慕容延钊当年给的五百具装骑兵、河北民军弓箭手、虎捷步军的一部分,外加山西和扬州的降兵,逐渐被他拧在一起,练成的那支兵马,在他被褫夺兵权之后,这支兵马被李守节管着,它被赵光义打成了一支地方厢军,还抽走了很多的精锐,但是骨架还在,有战斗力。
关键的是,在夏天那场战斗的时候,这支兵马没有太多的损失。
辽军走到满城的时候,斥候来报,宋军出现了。
“是禁军还是厢军?”
“是厢军。”
“谁的旗帜?”
“主将是刘廷翰。”
“无名之辈。”韩匡嗣笑了笑。
“再探,要知道副将和监军是谁。”
“刘廷翰这人打仗怎么样?”韩匡嗣问徐咏之。
“是个宿将了,云州观察使,比较稳重,但没有过人之处。”徐咏之实话实说。
“真定这样的重镇,就安排一个观察使吗?”韩匡嗣有点惊讶。
“所以要去打探副将和监军,”徐咏之说,“这人根本就不是事实上的主将,真正的主将是赵光义,他要在汴梁指挥这场战斗。”
“真是不知兵啊。”韩匡嗣说。
徐咏之没猜错,真定的两个将领,观察使刘廷翰接到了赵光义的阵图,赶紧和大家一起商议。
他身边的副将,就是节度使李汉琼、刺史李守节,监军是李继隆,李继隆是李妃的大哥,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