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登州乱起(1/2)
宗泽的一生非常传奇,他出生贫寒,通过科举考取功名,以进士入仕。年到六旬时,因为金国犯宋,他投笔从戎,再次出仕。
他早年的经历和大宋其他文官一样,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在官场打熬资历。只是北宋末年朝政被奸臣贪官所把持,志在经世济民的宗泽不肯与他们同流合污,始终难以得到重用。宗泽曾经自嘲:“正色立朝不顾死,半生常在谪籍中。”
宣和元年(1119年),年至六十岁的宗泽因事被贬,遂上表引退,告老还乡。如果没有后来的靖康之难,宗泽的一生就这样平淡的画上了句号。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南侵,山河破碎之际,宗泽临危受命,出任磁州知州。当时太原失守,出任两河地区的官员都借故不到任。而宗泽接到任命的当日就骑马上路,同行的只有十几个老弱士兵。宗泽上任后,修缮城墙,招募义勇。更是在数千金国铁骑攻打磁州时,平生未经刀兵的他,披上铠甲,拔出长剑,亲自登城指挥战斗,最终击败了这支金军。
这一战是金宋交战以来,宋军第一次取得胜利。金兵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一时间朝野振奋,极大的鼓舞了北方军民的抗金斗志。之后宗泽愈战愈勇,打得金兵闻风丧胆,称他为“宗爷爷”。
同年十一月,康王赵构奉命再次出使金营,经过磁州时,宗泽果断将赵构留下。后来的事实证明,正是由于宗泽的这次劝阻,才为大宋的延续留下了血脉。
同年十二月,金兵二次围攻东京汴梁,宋钦宗赵桓任命赵构为兵马大元帅,宗泽、汪伯彦为副元帅,令他们率河北兵马救援京师。赵构、汪伯彦根本不敢和金兵正面交锋,先是移兵停留在北京大名府,随后又转移到山东东平府。宗泽带兵勤王,一路血战打到开德,和金军十三战皆胜。可他手中的兵马太少,而赵构始终没有带领大军支援,他只能继续孤军奋战。
靖康二年初(1127年),汴梁城破,被洗劫一空。宋徽宗、宋钦宗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朝臣等三千余人都成了金兵俘虏被押解北上,史称“靖康之耻”!宗泽得知消息后,立即到处去信,游说众将在金兵班师回朝的途中进行阻截,夺回徽、钦二帝。可是宗泽的计划得不到赵构等人的支持,众将都笑他的疯狂,勤王之兵无一到达。同年,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称帝,改元建炎,是为宋高宗。不久之后,宋高宗从应天府逃到扬州。
金兵退去后,汴梁沦为一片废墟。宋高宗任命宗泽为东京留守、知开封府,由他全权主持北方的抗金工作。这份委任听起来权限很高,可朝廷并没有调拨军队给宗泽,而是让他自行解决。宗泽一方面收拢各路“勤王”的军队,一方面招纳中原的抗金义军。王善、丁进、王再兴、李贵、杨进等许多义军首领,都投到宗泽的麾下。岳飞也是在此时获得宗泽赏识,开始崛起的。在宗泽的组织下,开封周围很快集结起百万大军。
在任东京留守期间,宗泽多次上奏,请求宋高宗还都东京,并制定了收复中原的战略,可宋高宗却置若罔闻。其中的理由并不复杂,总结起来无非三点:
第一,迎回徽、钦二帝后,谁做皇帝?
第二,能否真得击败金国,宋高宗以及满朝文武并无信心。万一失败,前车之鉴可历历在目。
第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宗泽并非宋高宗的心腹,宗泽麾下的军队人数已经远远超过了宋高宗身边的军队人数。那些义军将领只听命于宗泽,而不是听命于朝廷。
百万抗金义军,看似抗金形势大好,可没有朝廷的支持,又能维系多久呢?
宋军的后勤是通过朝廷来筹集的,义军的后勤则是需要自己解决。南宋朝廷筹集到粮草后,应该先满足谁的需求?
肯定是优先供给宋军!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同样是抗金队伍,宋军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