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逆天换明 > 第三百二十四章 崇祯的心理变化

第三百二十四章 崇祯的心理变化(2/4)

目录

为蟒形、鱼尾、头双角向下弯曲如牛角状,一般授予三品以上的官员。郭大靖升任副将,则是从二品的武官。

“万岁英明。”王承恩终于出言,表示了对崇祯的恭维和称赞。

崇祯也觉得自己很英明,施恩于臣子,彰显自己赏罚分明,不使功臣寒心,又激励其他文官武将。

“东江军屡次获胜,犀利火器功不可没。”崇祯的目光移到桌案角上的奏疏上,沉声说道:“朕意已决,聘请葡人制造枪炮,装备我大明军队。”

宁远之战后,红夷大炮便开始被明廷重视,特别是徐光启屡次上疏,明廷开始购买火炮,并聘请澳门的葡人技师和教官。

但在这个过程中,朝堂上的保守文官给引进先进火器的进程增添了很大的阻力。

比如儒学宗师刘宗周、黄道周等人,那可是正人君子的典范,在朝在野都有很大的号召力,连皇帝也不得不顾及到社会舆论。

这些儒学大师互相吹捧,似乎只要重用他们,就会天下贤人聚集,大明中兴指日可待。

这些儒学宗师是有学问,但在军事上却啥也不是,他们不但提不出“隆中对”这样的战略规划,还开历史倒车,反对引进红夷大炮等武器。

他们的军政理念的核心就是修心、修德,认为只要崇祯皇帝仿效尧舜,大明就万事大吉,搞定农民起义和建虏都是小事一桩。

至于火器,刘宗周等人认为那是细枝末节,并不是战争的决定性因素。

“臣闻用兵之道,太上汤武之仁义,其次桓文之节制,下此非所论矣”“今日不待人而恃器,国威所以愈顿也”“火器终无益于成败之数”。

刘宗周之流不仅反对制造红夷大炮,还大力反对引进葡萄牙炮手学习军事技术,主张驱除所有的传教士,将其“放还本国,以永绝异端之根。”

崇祯皇帝虽然保留了葡人技师来制造火炮,却不得不给刘宗周等人面子,没有雇佣葡萄牙炮兵升级明军的火炮技术。

但东江军用实战证明,先进火器在战争中确实能起到决定胜负的作用,这让崇祯又有了心理变化。

王承恩眨巴眨巴眼睛,终是没有说出心中的疑惑。

东江镇就聘请了西夷技师,也能够制造火炮,只要资金和人力充足,并不需要朝廷再去做同样的事情。

但崇祯这样做,显然有他的想法和理由,应该还是担心毛文龙难以节制,不想在这火器制造上太过依赖。

对于文官和武将的态度,也决定了崇祯暂时不会把给予袁崇焕的大权收回或削弱。

封建王朝就是那样,不要求你的才能最高,本事最强,首先考虑的是不是对皇权构成威胁。

就是你有通天的本事,皇帝觉得你不够忠君,觉得你可能会危及到他的龙椅,那也不会放权使用的。

其实,这也是从古至今大多数团体的用人标准差不多。有本事是其一,还要听话,那才是领导喜欢的,会提拔重用的。

…………………

郭大靖有本事,他也很听话。尽管这种听话,和低三下四,和谄媚逢迎,没有什么关系。

而且,听话也要看对象,看对错。如果不对,郭大靖也不会盲从,哪怕是皇帝,或者是毛文龙,也是一样。

此时,刚刚回到大连的郭大靖,正与先期返回的毛文龙,以及军情司的几位首脑进行着军议。

镇江堡被攻下,毛文龙便先期坐船回了皮岛。在皮岛只待了一天,又赶回了大连。

毛文龙并不是急着和妾室相聚,而是对“勤王”行动下定了最后的决心。

镇江堡一役,他看到了东江军的战力,看到了郭大靖的指挥水平。由此而信心大增,甩掉了最后的一点顾虑。

同时,此次作战应该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那就是向建虏显示了东江军有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青蛇之法海佛缘 我打造了旧日支配者神话 奥特格斗传说 大海贼从挖凯多墙角开始 美食小当家 影视世界学才艺 谎言之咒 诸天反派模板 我的系统不正经 亮剑:开局助李云龙获意大利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