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辽东新生活的憧憬(3/4)
如何能行?”曹化淳摇头道:“如戚爷爷,令倭寇、西虏闻名而丧胆。”
郭大靖笑了笑,说道:“如曹公公所愿,末将定会再接再厉,成为戚爷爷那般的国之干城。”
“不仅是杂家所愿,更是万岁的期许。”曹化淳的声音变得低沉,可在郭大靖听来,还是有点尖锐,“辽东战事,已历四朝,万岁最大的希望,是能于本朝完成。”
万历、泰昌、天启、崇祯,人口不过百万的建虏,存在的时间确实太长了。尽管加起来,也就十二三年。
愿望是好的,可崇祯实在是操之过急,而越是急迫,就越是昏招不断。
如果说袁崇焕的所作所为象是建虏的奸细,那崇祯的表现,比袁崇焕的危害更大,更象是建虏的卧底。
郭大靖不想吹牛,也不想实话实说。毕竟战争是有意外的,他计划得很好,谁又能保证能顺利实施呢?
如果他说三年差不多就能平辽灭虏,那岂不是证明袁崇焕的五年平辽不是虚言欺君?
所以,尽管他对于三年或五年之内能够平辽是有信心的,却不会轻易说出口。
特别是现在,刚觉得被袁崇焕忽悠而恼羞成怒的崇祯,再听别人说几年几年,难免会触到他的痛处。
“万岁英明神武,将士效命,平辽灭虏是肯定的。”郭大靖躬身拱手,借此松开了曹化淳的手,慨然道:“请曹公公转奏万岁,东江军必将竭诚报效,奋勇杀敌,了却君王天下事。”
曹化淳眼睛一亮,说道:“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郭将军,亦是通晓诗词?”
郭大靖挠了挠头,赧然道:“末将一个粗坏,偶尔记得一句,可不比曹公公的学问。”
“谦虚了,谦虚了。”曹化淳觉得象郭大靖这般年轻的武将,能识文断字已经是相当了不起,还记得几句诗,就更难得了。
曹化淳的文化水平不低,作为太监,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后世还有诗句留下,最出名的一句是“居家六载还遭谤,并信从前史不真。”
那是无良文人把在北京开城迎闯王的污水泼在曹公公身上,他却欲述无门,万般无奈才发出的感叹。
委屈嘛,谁让你是太监呢!
历史是由文人写的,那些道貌岸然的东林党,把自己人写得多好,直到后世还蒙蔽了不少人,以为他们有着忧国忧民情怀的高尚人士呢!
郭大靖和曹化淳等人回到巡抚衙门,才仔细讲述目前战局的大概情况。
多尔衮兄弟率领着数千人马,还有皇太极所部的两千多骑兵,在迁安会遭到东江军的截击,但却无法彻底阻断他们出关的生路。
郭大靖把主力都集中在遵化,偏师只有石门的特战营,以及迁安的两千火枪兵。凭这样的兵力,他也没要求这两支部队阻击,而是截杀。
莽古尔泰和代善的人马被特战营堵住逃窜之路,最后被夹击全歼,有着很大的偶然因素。
郭大靖也没想到火箭的集中轰击,给建虏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影响。或者说,他是有所低估。
其实,但凡见过大反攻时的火箭覆盖轰炸,不管是建虏,还是东江军,都是震撼以极。
郭大靖还不知道,刘兴治、张攀、刘兴祚等将领,已经对他崇拜敬畏,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刘兴治等将领看来,东江军已经具备了与建虏在野外摆开阵势,堂堂正正作战的实力。
在上千枝火箭的狂轰滥炸下,他们不认为建虏会不产生混乱。一轮不行就两轮,光用火箭也能把建虏打趴下。
这样的想法也没错,火箭轻便灵活,能够多管发射,单位时间内投放的弹药量,比普通火炮高了十数倍。如此凶猛的火力,确实很难抵挡。
但郭大靖却不是如此乐观,他的谨慎心理,还是尽量要避免与建虏进行大规模的野战。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