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安定辽镇人心(2/4)
田地,全家也吃喝不愁啊!”
小柱还不是能够完全理解,正好母亲出来叫吃饭,也就不再和父亲讨论田地的事情。
混和着白菜、土豆的玉米粥,冒着热气,散发着香味,吃上两碗,又暖又饱,让人感到舒服惬意。
一百来斤的粮食就在偏房里,想起来就让人安心。在宁远,发的粮食里总是掺砂子和糠,还不足量,与这边相比,差别太大。
“后天赶集,带一两票子应该够了。”刘海山盘算着发放的军饷和安家费,以及要购买的家什,放下了饭碗。
妻子抬头看了他一眼,说道:“还是多带点吧,土豆买两袋子。纸票子,总觉得花出去才安心。”
新移民对于军票都有种本能的不信任,过上一段时间,才会适应,把军票当成真正的钱财。
刘海山比女人要有点见识,嘿然笑道:“都花出去,不买鸡养了,不买牛耕地了。要说女人,就是头发长见识短。东江镇的所有人都拿这当钱花,当钱攒,啥也能买着,你还担心个啥?”
“再说,以后军饷也是纸票子,你每次都全花出去,连个过河钱都不留。”刘海山摇了摇头,说道:“你就安下心来,别那么多担惊受怕的。”
妻子眨巴着眼睛,也不与丈夫顶嘴,似乎是也觉得有道理。
看着小女儿瞪着大眼睛瞅自己,刘海山咧嘴笑了笑,说道:“多带点钱也好,给你和丫头买布做件新衣。”
小丫头咧开小嘴,咯咯笑了起来。
总的来说,对于东江镇的安置,刘海山等辽镇官兵还是满意的。重要的不仅仅是眼前的生活,更让人期待的是将来的美好前景。
而且,也不是所有的官兵全部接收,裁汰老弱也是必然。
哪怕是这些老弱,东江镇也没嫌弃,给了他们尽量好的安排,成为普通百姓,也不用太担心饥寒之苦。
刘海山吃过早饭,便带上斧子和绳索,出门来到村公所,如愿借到了板车。
“后天来领武器,大后天开始半天的训练,一直到你们的假期结束。”住在村公所的小军官走出来,脸色严肃地通知刘海山。
虽然是军官,但看年纪却有三十,很成熟的样子。肤色古铜,能看出沧桑,左颊有一道小疤,不显得凶恶,却透出一种凛人的气息。
“小的知道啦!”刘海山赶忙陪起笑脸,说道:“其他相熟的战友,小的也都帮着知会。”
小军官点了点头,语气稍微缓和了一些,说道:“告诉他们,训练期间有补贴,每家三十斤麦子、一袋盐。”
“谢谢长官,小的记下了,肯定通知到。”刘海山脸上露出喜色,点头哈腰地答应着。
小军官摆了摆手,转身向村里走去,不紧不紧的脚步,象是在随意地蹓跶。
说是军官,其实都是东江镇的老兵,要当官儿的话,要等到这批辽镇官兵训练好,部队扩充完结。
时间不等人,安家的假期定下半个月,却有十天是要进行训练的。除了熟悉火枪的装填射击,还有就是军规军法的学习和掌握。
为了照顾这些辽镇士兵,军事训练是半天,晚上还有半个时辰的学习。也就是说,还是有时间帮家里干些活儿的。
三十斤麦子啊,过年能吃上饺子啦!刘海山感激东江镇考虑得周全,想到家人的欢乐,他的脚步更加轻快。
………………
安置移民已经是长期的工作,官府的管理人员已经非常熟练,安置辽镇官兵也不会出现什么差错,这是令郭大靖放心的。
辽镇军官的家卷稍微麻烦一点,主要安置在复州,待遇和条件自然也要好很多。
郭大靖对他们的接待并没有亲历亲为,而是安排了军官先带他们下部队,熟悉下东江军的武器装备和相应的战术打法。
随着一场大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